ENG
动态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电子通讯

2015年12月
参观香港文化博物馆“祝福的印记——传统童服里的故事”展览
19-12-2015

古时医学不像今天发达,健康尤其难得,父母对儿女珍惜和期盼的心情,可以在一件件活泼又有趣的童服上反映出来。本月,教育团队参观香港文化博物馆“祝福的印记——传统童服里的故事”展览,认识古时的童服时尚及吉祥图案,衣服背后说不尽的故事……

展览展出由晚清至民国时期,逾二百件/套童服衣饰,包括由头戴的帽子到脚穿的小鞋。除了祈求健康、吉祥、富贵这些常见的祝福纹饰外,童服上亦有戏剧情节,载有教育意味的刺绣图案。这些纹饰可能曾经见过,但当欣赏到这些纹饰以精湛的手工绣在童服之上,又对这份祝福更有深刻的感受。从前的童服多是由家人亲手一针一线缝制,小朋友仍未出生,家人已开始制作各种衣饰。因为珍惜,所以特别用心。家人不止完成了衣服,还以心思绣出了深厚的亲情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传统童服的设计反映出社会面貌和地方风俗。从前乡村的小朋友多只穿肚兜不穿裤子,肚兜避免小朋友肚子着凉,但不会裹住臀部,免去洗裤子或尿布的烦恼;而即使是童裤,部份亦有在下胯位置留有小洞。展览亦展出鹤佬(广东人对福建人的称呼)的童服。由于他们多沿岸而居,靠鱼业为生,所以童服上亦多绣有鱼虾等海洋生物。小朋友的围涎(即口水肩)挂有铜铃,让成人知道小朋友在船上的位置,以保安全。




2015年11月
齐来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 “打开小皇宫” !
06-11-2015 ── 30-11-2015

本月初,工作室与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合办的“打开小皇宫”活动正式与公众见面,打开一段由种子到皇宫的旅程,一笔一划写出巧妙的建筑,一花一草送上无穷的祝福,让观众认识六百年不寻常的人和事,游走古今想象之间。

活动透过 “展览”与 “ 工作坊及导赏”,从 “建筑”、 “ 皇帝”、 “ 皇宫人物”和“纹饰”探索中国文化的趣味,启发小朋友思考成长的问题,发掘大自然的美好灵感。“工作坊及导赏”由团队导师带领,透过故事和游戏与同学分享展览内容,鼓励他们自发学习、探索和思考,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与文化。

展览活动由11月6日开始至11月30日在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举行。观众参与展览活动后,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借阅《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继续“打开小皇宫”的有趣故事。




何鸿毅家族基金成员到访北京合作学校
04-11-2015

教育团队在北京推行的“小小紫禁城”教育计划一直获何鸿毅家族基金的支持,至今已有三所小学参与该计划课程。何鸿毅家族基金十分关心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教育,于11月4日,项目经理叶天佩女士到访北京两所合作学校,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观看“最好的皇宫”课程,并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参观学校的“小小紫禁城”文化墙。




《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宫》学习套装北京发布会
02-11-2015

2015年11月2日,工作室最新作品《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宫》学习套装在故宫博物院紫禁书院正式发布,庆贺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故宫博物院、故宫出版社、何鸿毅家族基金、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的代表、参与“小小紫禁城”教育计划的学校代表均参与此次新书发布会,并得到广大的媒体到场采访支持,场面热闹。会上除了展示两本新书外,亦展示多年来合作的故宫文化教育推广的活动成果。

《紫禁城100》从全新的角度深入介绍故宫,选取了100处故宫建筑及馆藏品中意味深长的器物,以现代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介绍中国传统生活美学,希望以生动活泼的内容与读者分享这座600年的皇宫。此书由赵广超先生及工作室团队创作,由故宫出版社统筹、编辑,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专家等进行审校、修订。此出版项目开发调研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赞助。

《最好的皇宫》学习套装向老师和家长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与小朋友一起发掘故宫的文化内涵。 2013年,伴随着《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简体版推出, “我的家在紫禁城” 在国内正式推行 “小小紫禁城” 教育计划,并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合作成为教育伙伴。通过工作室的教材和培训,学校老师积极进行前线教学实践,开发适合师生应用的教学方式。经过两年的开发和实践,正式推出这套《最好的皇宫》学习套装。

今后,“小小紫禁城”教育计划将继续在北京甚至其他地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令更多的小朋友可以从中受益。


<p>《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宫》学习套装发布会现场。</p>

《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宫》学习套装发布会现场。





2015年10月
英文版《幸福的碗》、《皇帝先生您好吗?》面世!
28-10-2015

《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继续以英文说出更多故事!

继英文版《在紫禁城》和《您们这里真好!──小动物起宫殿》出版后,今年继续与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合作,推出《幸福的碗》和《皇帝先生您好吗?》的英文版本:Bowls of HappinessWhat Was It Like, Mr. Emperor? Life in China’s Forbidden City。两本图书于十月份瞩目登场,与英语读者从碗上纹饰和皇家生活,分享中国文化的趣味。

想了解更多《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请浏览以下网址:

http://www.walfc.org/

http://fc-edu.org/web/cn/1_2.php




北京市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开展 “小小紫禁城” 课程
26-10-2015

新学期开始,“小小紫禁城”迎来第三所参与学校!

北京市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于10月下旬开展 “最好的皇宫” 课程,由6位老师带领20多名小三学生,探索皇宫和皇家的故事,欣赏源自自然的灵感和祝福。

新鲜胡同小学是一所具有前院后楼的独特建筑格局的花园式学校。此址原为明朝宦官的一处生祠,雍正七年(1729年)在此设正白旗觉罗学。此后历经朝代更迭,仍作为学府保留至今,是东城区最具历史的小学之一。

适逢《最好的皇宫》学习套装出版,新鲜胡同小学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已采用为老师而设的多媒体教具和培训计划。

 




2015/16学年 "打开小皇宫" 巡回展示第二轮报名现已展开!
16-10-2015

 "打开小皇宫" 巡回展示教育活动继上学年成功举办后,于近期再次走访不同小学,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与师生一起走进皇宫发掘传统文化的趣味。 "打开小皇宫" 第一轮报名已经完结,感谢大家鼎力支持!尚有小量展期可供报名参与,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按此下载学校展示及工作坊报名表格;请按此参考展期空档。

此外, "打开小皇宫" 将率先于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地下展览厅与公众见面,并会于展览场地举办同名工作坊。现诚邀师生亲临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一起走进像个大森林的皇宫,听听皇家人物的故事,把美丽祝愿带回家。

按此下载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工作坊报名表格。




中学教育活动 "年度中国好东西" 启动!
12-10-2015

日前,教育团队走进中学,正式展开 "年度中国好东西" 教育活动。

 "年度中国好东西" 以面对小学的 "甚么东西" 工作坊内容为基础,从四件至今依然常見的中国传统的 "东西" :椅、茶、碗、筷出发,探讨其背后的中国文化意义及品格素养。团队于十月十二日到访圣公会陈融中学举行讲座,与中学生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探索四件 "好东西" 的价值内涵。讲座期间,不少学生表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电子产品已成为他们理想中的 "好东西" 。透过游戏和讨论,团队与中学生一起扩阔对 "好" 的理解,发掘事物功能以外的价值和意义。

讲座是一个开端,学生将举行校内活动,拣选出他们的 "中国好东西" 。期望透过拣选、演绎和分享,唤起学生对传统价值的关注之外,也让学生建立起他们的价值观。


<p>导师与学生初步讨论不同的方案,找出 &quot;年度中国好东西&quot; 活动在学校实践的形式。</p>

导师与学生初步讨论不同的方案,找出 "年度中国好东西" 活动在学校实践的形式。





参观 "同安.潮—新媒体艺术展——同安船与张保仔的故事"
08-10-2015

香港城市大学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合作,以现今最新颖的技术重现和解构19世纪初最先进的同安船,并描绘当时东亚的海上世界,包括以香港为根据地的海盗张保仔的故事。该展览利用浮空投影技术,让观众与嘉庆皇帝、李长庚和张保仔等近距离接触,感受各人当时的历史处境。展览亦设有体感游戏,让观众出航击退海盗,现场感十足。




2015年8月
新加坡母语学习论坛及唐城图书馆工作坊
29-08-2015 ── 30-08-2015

第四届新加坡母语学习论坛于本年8月29日举行,由推广母语学习委员会主办。论坛设有多个展摊及工作坊,让参展的机构与学校利用这个平台,向家长与教育工作者介绍有趣的母语教材与教学法。教育计划有幸获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及新加坡报业控股邀请,出席开幕仪式及举办亲子工作坊,藉此机会与当地艺文教育机构接触,认识中华艺术文化在新加坡的发展。

团队导师共主持了两场"最好的礼物"亲子故事工作坊 ,透过与故事主角小猪到森林寻找妈妈的生日礼物,共同发掘藏于身边的美好祝福,轻松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当中的德育价值。当中更有不少亲子互动环节,鼓励儿童祝愿父母,感谢他们的用心栽培。不少小朋友更藉延伸创作活动,于纸碗上设计不同的祝福图案,把心意捧在手上,送给敬爱的父母。

这次, "最好的礼物" 亲子故事工作坊除了于母语学习论坛举办外,亦于当地牛车水唐城坊的唐城图书馆进行。家长的回馈正面,表示工作坊不止以轻松手法传授知识,更强调品德培育,对儿童有所裨益。

鸣谢:此活动部份支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艺术发展基金资助。




"小皇子" 与新加坡《大拇指》读者和爱同学校学生一起寻宝!
26-08-2015 ── 28-09-2015

2015年1月,教育计划与新加坡《联合早报》学生报《大拇指》合作,推出 "中国文化主题连载专栏" ,向当地读者推广中华文化,每月一次透过小皇子的故事,与小朋友探索成长的主题。8月,教育团队安排了 "小皇子" 与新加坡的读者见面,在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的报业中心举行 "小皇子寻宝记" 故事工作坊,与小朋友一起发掘成为好领袖的秘诀。小读者更一起设计补子图案印章,提醒自己定下目标,努力追求。

今次教育团队到访新加坡,亦有幸获邀到爱同学校(福建会馆属校)为四年级学生进行 "小皇子寻宝记" 工作坊,在故事当中认识昔日皇家人物。福建会馆属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积极推动不同年龄群的文化教育。工作坊结束后,团队与福建会馆属校的33位老师交流推广传统文化的经验,并探讨教育计划内容在属校推行的可能性。

鸣谢:此活动部份支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艺术发展基金资助。


<p>参加完报业中心的工作坊后,家长表示手作活动可以更有效地提起小朋友对传统文化的兴趣。</p>

参加完报业中心的工作坊后,家长表示手作活动可以更有效地提起小朋友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参观新加坡华人故居 — 峇峇住宅
25-08-2015

峇峇住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建筑属南洋普遍可见的店屋,保留当时的海峡华人、土生华人的生活情调。经复修后,由2008年起开放予公众免费参观。教育团队期望透过参观峇峇住宅,认识这种建筑的特式,与历史和生活的关系。

从峇峇住宅可见到不同文化痕迹。如香港的店屋一样,它的临街面狭窄而空间纵深,反映英国城市形态在热带地区的调适。外观上,新加坡店屋大部份的窗户通常都保留欧洲风格,而墙壁的纹饰则随男户主的文化背景而改变。峇峇住宅刻意在一楼外墙加添一道瓦顶,门柱内侧加添雀替,虽无明显的功能,但却为建筑增加一点中式风格。而屋内陈设和风格大致统一,基本上就是中式传统陈设和空间分布以纵向和垂向重新编排,唯独厨房器物反映当地饮食文化。由于当时的富有阶层、政商人士多是外来人口(华人、洋人,而且多是男性),当他们娶了当地的妻子,落户于新加坡时,生活的主轴多依照外地文化,如建筑和信仰;而妻子的文化背景则会在某些生活细节上体现,如饮食和衣着。

峇峇住宅路段一带的店屋只为住宅用途,所以设计上它们对比一般店屋更着重私隐。屋旁两侧的矮墙向街延伸,构成一个独立的私人空间。屋前的柱廊和步道不连贯,人流受限制,难以想象路人横过或商贩买卖的热闹场面。而在一道可以完全遮蔽入口的大门前,安有另一道只有门高四分之三的槅扇。日间大门开启,关上槅扇,方便空气流通和采光之余,亦可保障私隐。

屋内保留了精致的中式家具、各种生活用品和多样的装饰。负责复修和管理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期望参观者可以体验到20年代的生活点滴,所以搜集并展出当时华商家庭常见的器物,如祭祀用的碗碟、Singer衣车、His Master Voice唱机等。由于想保留20年代的感觉,翻新的程度有相当的克制,避免削弱历史古迹的感觉。部份保存情况良好的木组件或保留或循环再用,尽量减少使用新购得来的物料。其严谨的保育措施反映户主及管理团队对峇峇住宅的期望:珍藏一段新加坡的历史片段,多于打造一个富经济效益的旅游景点。

鸣谢:此活动部份支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艺术发展基金资助。




与新加坡的朋友再次见面!
10-08-2015

团队将于8月下旬再度前往新加坡举办公众体验工作坊。导师会与小朋友说说故事,轻松分享传统中国文化的趣味:一起跟小猪寻找《最好的礼物》,看看到底森林里收藏了甚么好祝福;细听《小皇子寻宝记》,与小皇子发挥群体力量找出宝物。说完故事,小朋友更会藉延伸创作活动发挥创意,发掘成长中重要的美德。更多详情请留意教育计划动态。

以下为新加坡工作坊详情:

8月29日:母语学习论坛(場次一場次二

8月30日:新加坡唐城坊牛车水图书馆

鸣谢:此活动部份支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艺术发展基金资助。




参加由法鼓山香港道场举办的 "一日禅修" 活动
04-08-2015

禅修,一般人都觉得是到远离繁嚣的寺院进行。坐着不动就是禅?动作很慢就是禅吗?

团队导师与何鸿毅家族基金、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参加由法鼓山香港道场举办的 "一日禅修" 活动。由法鼓山的法师和义工们带领,在位于西营盘闹市里的活动中心学习运用禅修观念和方法,来调息身心。除了认识到禅修的基础概念,参加者还亲身尝试进行不同的禅修方法,如坐禅、行禅、吃饭禅、托水钵和茶禅,从而学习放松,增强觉察力,了解并修正自我。

活动中,法师提到 "禅" 以修定为目标,注意自己的身心。当自己多留意呼吸和行为动作,并自我提醒 "人在禅堂,心在禅堂" ,慢慢就把烦躁的心静下来,一切世俗劳虑都暂时放下。平日生活忙个不停,往往没有专心留意自己。禅修的过程让参加者重新发现自己,例如咀嚼的习惯,走路的重心等。这次禅修,让大家静下来,与自己约会,享受身心平静的一天,重新让自己充满活力。




2015年7月
参观 "西洋奇器 — 清宫科技展" 专题展览
17-07-2015

从古到今,中国的科学发展不断前进,为人们带来便利,改善生活。明末清初,众多外国传教士带来西洋科技及仪器,使中西科学得以融合,达至科技文化交流的高峰。 由香港科学馆举办的"西洋奇器 — 清宫科技展" 专题展览,展出故宫珍藏约120件西方科学仪器,分为八大主题 — 绘画、天文、数学、度量衡、医学、武备、钟表和生活器具,使参观者可从多角度了解西洋奇器如何促进当时的科学发展。

何鸿毅家族基金成员、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成员及团队导师,有幸由香港科学馆馆长(展品)陈淑文小姐带领展览导赏,透过文物讲解明清中西方科学成就。从陈馆长的讲解,导师体会到奇器不止反映某个时代的科技知识,更蕴藏了历史、文化的痕迹,值得深究背后的故事。展览更提供了不少互动装置让观众尝试操作,认识各种仪器背后的科学原理。

请按以下连结浏览 "西洋奇器 — 清宫科技展" 专题展览的介绍。




暑期活动: "甚么东西" 在图书馆登场!
17-07-2015

继2013年 "亲爱的旅程+碗" 展览及教育工作坊后,今年团队再度于图书馆阅读缤纷月与公众见面,分别于7月25日及8月8日在中央图书馆举行 "什么东西" 儿童工作坊,让亲子透过轻松的活动,一起发掘与感受寻常东西背后收藏着的满满关怀。请按此了解活动详情和报名办法。




贈書到泰北 — 香港來郵活動
10-07-2015

在何鸿毅家族基金的支持下,教育计划与 "华欣文教基金" 、 "莒光文化服务中心" 合作,送赠《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予泰国北部(下称泰北)山区的华文学校。 "华欣文教基金" 联同 "莒光文化服务中心" 义工,一直致力为泰北作育英材,提升教育水平。教育计划期望透过是次活动,与当地生活艰苦但依然坚持华文教育的儿童及青少年,分享中国文化的趣味。藉此机会,教育计划邀请香港学生参与 "赠书到泰北 — 香港来邮活动" ,向泰北学生写一张明信片,把关怀和敬意附在赠书中送出去,让两地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互相鼓励。




2015年6月
参与泰北华文教育慈善活动讲座
08-06-2015

为了让更多读者能够藉着《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轻松认识中华文化,何鸿毅家族基金与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计划进行赠书及相关的延伸活动,以接触不同地域的华文阅读群体。工作室有幸邀得 “送炭到泰北” 资深义工曾醒明先生(无线电视企业传讯部宣传科副总监),与团队分享在泰国北部山区华文学校的教育情况。

泰北山区目前有10万多华人居住,他们是1949年因战事而被遗弃在泰北、缅甸山区的中国人。山区生活十分艰苦,教学资源亦相当缺乏,但多年来,他们依然坚持华文教育,并以繁体中文学习中华文化。

团队期望藉是次赠书活动,与当地的儿童及青少年分享更多文化和阅读的趣味,传递我们的关怀和敬意。 

请按以下连结浏览华欣文教基金网页:http://wahyan.org.hk




英文版《在紫禁城》荣获2015 Parents’ Choice Gold Award
08-06-2015

英文版《在紫禁城》获得美国读者的肯定,取得由美国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颁发的2015年Parents’ Choice Gold Award。年长的读者可以从图书逐层认识皇宫,发掘皇宫的每一个细节,而小朋友则乐于找寻书中的充当导游的小猫咪。

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相信学习不限于课室,每年选出对儿童心智成长有积极作用的书籍、电影、玩具等。欢迎透过以下网址阅览Parents’ Choice 对此书的书评:http://www.parents-choice.org/product.cfm?product_id=33632

如想了解更多《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请浏览以下网址:http://fc-edu.org/web/sc/1_2.php




英文版《您们这里真好!— 小动物起宫殿》荣获2015 Parents’ Choice Award
08-06-2015

英文版《您们这里真好!──小动物起宫殿》 获得美国读者的肯定,取得由美国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颁发的2015年Parents’ Choice Recommended Seal。书中轻松活动的图画及小折页设计备受喜爱,让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生动有趣地面向海外读者。

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相信学习不限于课室,每年选出对儿童心智成长有积极作用的书籍、电影、玩具等。欢迎透过以下网址阅览Parents’ Choice 对此书的书评:http://www.parents-choice.org/product.cfm?product_id=33501&StepNum=1&award=aw

如想了解更多《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请浏览以下网址:http://fc-edu.org/web/sc/1_2.php




2015年4月
"紫禁城您好吗?" 到访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学校、Page One书店及单向空间书店
24-04-2015 ── 26-04-2015

团队导师把 "紫禁城您好吗?" 体验工作坊带到北京,让更多小朋友透过我们的工作坊和系列丛书认识紫禁城。

是次,教育计划到访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学校,为3、4年级学生举办体验工作坊。虽然学生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对中国文化也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表现踊跃,反应积极,更有同学对紫禁城的故事了如指掌,化身小老师为其他同学说起故事来。活动过后,团队与校方就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交流。老师均欣赏工作坊利用游戏的互动方式,让孩子更有动力学习。

另外,导师亦分别在北京Page One(国贸分店)与单向空间(爱琴海分店)举办体验工作坊。来自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的学生,更于Page One体验工作坊中担任小主持,与导师一同任教。小主持事前花了不少时间准备,除了跟校内老师彩排外,更一直认真练习。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色,与观众互动带动气氛。是次崭新的尝试除了为导师带来不一样的教学经验外,亦能向大众展示学生在"小小紫禁城"课程的学习成果。


<p>亲子互相为对方颁发章纹,欣赏彼此的优点。</p>

亲子互相为对方颁发章纹,欣赏彼此的优点。





参观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
23-04-2015

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透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及实验活动,增加大众的科学知识。为求迎合不同年龄层的需要,馆内划分为儿童科学乐园及主要展厅,呈现科学的各种面貌。

团队导师以儿童科学乐园为主要考察点,参考其内容与展览装置结合的展示形式。为了让儿童对科学抱有探索与尝试的精神,园内的装置加入实物观察、动画等有趣的元素,深入浅出地解释科学原理。部份装置更能让教育对象亲身参与,通过感官刺激及互动,令初次接触相关知识的儿童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每日有两节由职员主持的实验环节,带小朋友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原理。大家知道为什么等候列车时,要站在黄线后吗?原来是为免列车驶至时的冲力,把大家拉离月台。大大小小的科学原理,其实就存在于你我身边。带着好奇心与探究的精神,把它们发掘出来吧!


<p>团队导师通过开合鸟头模型,了解鸟儿的进食器官。</p>

团队导师通过开合鸟头模型,了解鸟儿的进食器官。



<p>馆内职员利用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向儿童讲解各种科学原理。</p>

馆内职员利用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向儿童讲解各种科学原理。





参观北京首都博物馆
23-04-2015

北京不单是中国今天的首都,更是金、元、明、清多朝的国都,其作为城市的历史更可追溯到3000年前。团队导师前往北京首都博物馆,参观"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及"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展览,透过北京的历史发展及人民生活面貌,综合地认识这座城市。除了参考博物馆的展示手法,更期望从丰富的藏品中发掘传统文化内涵。


<p>&quot;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quot;,讲述清末至民初年间,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与各种礼仪。展厅透过投影、旧照片、文物和道具,重现胡同、四合院等生活场景。展出内容包括婚嫁、添丁、大寿、节庆、买卖等生活面貌。上图为祝贺大寿时的厅堂摆设。</p>

"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讲述清末至民初年间,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与各种礼仪。展厅透过投影、旧照片、文物和道具,重现胡同、四合院等生活场景。展出内容包括婚嫁、添丁、大寿、节庆、买卖等生活面貌。上图为祝贺大寿时的厅堂摆设。



<p>从昔日的店铺规则中发现家庭伦理也应用于职业道德,掌柜的身份有如父辈,若家有白事,学徒也要从后辈礼俗带孝。劳资双方未必只有利害关系,以今天的眼光看实在难以想象。</p>

从昔日的店铺规则中发现家庭伦理也应用于职业道德,掌柜的身份有如父辈,若家有白事,学徒也要从后辈礼俗带孝。劳资双方未必只有利害关系,以今天的眼光看实在难以想象。





参观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
22-04-2015

教育团队这次从皇宫走进民间,参观位于北京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发掘传统民间的生活情调。

史家胡同博物馆,是由中国政府和英国王储建筑环境基金会合作的一个重建项目,将史家胡同24号院保育并建设为一所博物馆,介绍北京胡同生活空间。

博物馆展出北京古今城市规划图,让观众认识胡同发展历史。史家胡同曾住过多位雅士名人,博物馆前身亦曾为作家凌叔华的故居。凭借馆方展出的众多照片和书信,观众可一睹故人往事。馆方搜集了不少旧砖瓦重修合院,并展出多件50和70年代的生活用品,如桌椅、茶壶、单车、衣车等,重现往昔生活点滴。




校园里的皇宫:北京首师大附属小学"小小紫禁城"文化墙
21-04-2015

"小小紫禁城"教育计划合作伙伴-北京首师大附属小学,自2014年开始"小小紫禁城"课程以来,校长与师生均积极支持和投入。为进一步让更多学生接触到课程的内容,特地于校内设立"小小紫禁城文化墙",以长廊的形式让全校师生随时可以在学校里游走皇宫和中国文化。

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总监赵广超先生,带领工作室成员及教育计划导师,拜访李晓晖副校长和老师,感谢校方对课程的支持与付出。

文化墙展示"最好的皇宫"工作坊教学内容,"最精致的自然"、"种出好感情"和"太和殿上的小动物",讲述皇宫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最高的志愿"、"最大的付出"及"分工与合作",介绍皇宫人物的职责;而"大自然的祝福"和"无所不在的祝福",则与同学一起发掘隐藏在建筑、器物和衣饰上面的祝福含义。

老师表示,学校也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展示课堂内容,学生都对它特别感兴趣。除了展示,如何更好地运用"文化墙",老师认为可以由曾参与"小小紫禁城"课程的学生成为小导师,为其他同学作导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能鼓励他们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期望与"小小紫禁城"的老师一起努力,让更多的小朋友可以感受到学习的趣味。




与北京首师大附属小学"小小紫禁城"师生考察故宫
21-04-2015

来到"小小紫禁城"课程"最好的皇宫"最后两课,首师大附小(通汇校区)的老师们把小朋友带到故宫,让孩子亲身在皇宫里上了一节"考察课"。香港团队亦藉此机会参与其中,与师生在故宫导赏员的讲解下游走紫禁城。

从午门出发,学生就在寻找于课堂和书本中出现过的华表,""望君归"与"望君出"在哪里呢?"在御花园听到古柏树为下江南的皇帝遮荫而封侯的传说,便关心地问:""遮荫侯"真的会一直陪伴皇帝吗?"需要人陪伴成长的小孩子,看来也同样希望皇帝有人陪伴。

小朋友在考察后会对皇宫留下甚么印象呢?团队导师设计了"故宫之最"的小活动,鼓励学生记下对皇宫的"最深刻"印象。不论是上百年的古树,还是姿态奇特的树木,通通被学生记下来了。该校老师说,有一次美术课的主题是画古树,学生当时只能参考相片来画。经过这次亲身考察,学生不但真实地看见古树,还加深了对树木的认识与感受,更容易明白自然与皇宫建筑之间的亲密关系。透过小朋友的眼光,我们可以发掘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思考更吸引他们的工作坊主题。




老师学生齐来 "打开" 小皇宫!
14-04-2015

"打开小皇宫" 巡迴香港小学展出,向全校师生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与不同学科连繫。截至四月底,"打开小皇宫" 已到访7间小学,与过千位师生见面。是次教育活动除了由团体导师到校进行工作坊外,亦向学校老师提供导赏,讲解展示内容,让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遊览,并按不同年级和学科的学习需要,进行各种延伸活动。例如,保良局莊启程小学的黎宝珊老师,便邀请参加 "打开小皇宫" 的同学於早会分享学习成果。有赖学校老师的积极参与,使更多的同学可以 "打开" 这个小皇宫,一起愉快地认识中国文化。

"打开小皇宫" 期望能走进更多学校,与师生分享中国文化的趣味。6、7月尚馀少量档期,如欲报名参加此活动,请按此下载活动详情及报名表格。

如欲了解更多关於 "打开小皇宫" 教育活动的资料,请按此浏览


<p>教育计划总监马健聪先生(右二)及导师前往基恩小学访问老师,藉此了解活动成效。</p>

教育计划总监马健聪先生(右二)及导师前往基恩小学访问老师,藉此了解活动成效。





2015年3月
参观香港艺术馆 "竹观万象 — 叶义捐赠竹刻艺术选" 展览
30-03-2015

香港艺术馆自3月14日起,举办 "竹观万象 — 叶义捐赠竹刻艺术选" 展览,展出由叶义医生(1921─1984)捐赠逾百件的精选竹雕作品。工作室有幸邀请艺术馆馆长邓民亮先生为我们导赏这次展览,带领大家欣赏展出作品的魅力和背后故事,感受收藏家叶义医生捐赠文物,推动竹刻艺术的精神。

竹普遍生长于中国,既可以制作生活器具,也可以作为食材和燃料等用途。中国人更以竹作简、以竿制笔,对文化层面产生深远影响,深受文人欢迎, "四君子" 和 "岁寒三友" 中都有 "竹" 。专家指明代中后期,竹刻更成为专门艺术,清代承明代风尚,文人官绅至富商大贾无不趋慕精致雕刻品,竹艺产品在民间蔚然成风。透过是次展览和艺术馆邓馆长的讲解,让我们有机会欣赏不同时期的竹刻艺术及主要技法,启发我们思考 "竹" 作为传统工艺的价值。




参观 "岁月留影"(HONG KONG.psd)学生导赏员培训活动
21-03-2015

一张张满载历史的旧照片,带你回顾昔日香港点滴。

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文学硕士同学会与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合办 "岁月留影" (HONG KONG.psd)活动,透过由梦周文教基金会提供的十张历史照片,见证香港的蜕变。活动包括展览、讲座和投票,更邀请多间学校参与,安排学生担任展览导赏员,鼓励年轻人多接触本地历史文化。为了让年轻的导赏员对旧照片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活动开始前,邀得港大中史同学会副会长马冠尧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由历史、民生等角度,为学生讲解照片中的香港故事。

教育计划导师有幸旁听是次培训活动,认识旧照片的故事与解读方式,更与中学生一起学习导赏技巧。导赏除了要掌握准确的资料外,也要在相片中发掘故事,联系观众的生活体验,引导大家思考这座城市的现况和未来。是次活动,中学生既是导赏员亦是导赏对象,期望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归属感。期待这群年轻导赏员的精彩表现!

有关 "岁月留影" (HONG KONG.psd)活动详情,请浏览www.hkpsd.org


<p>港大中史同学会副会长马冠尧先生为中学生导赏员讲解相片的故事。</p>

港大中史同学会副会长马冠尧先生为中学生导赏员讲解相片的故事。





《在紫禁城》英文版在美角逐书籍奖项
18-03-2015

《在紫禁城》英文版 In the Forbidden City 荣获美国杂志Foreword Reviews提名,角逐2014年INDIEFAB Book of the Year Awards (Best Young Adults Nonfiction)。杂志每年选出由独立书商、大学或个人出版的优秀书籍,今年颁奖活动已踏入第十七届。得奖名单将会于6月26日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年度会议公布。

如想了解今届Best Young Adults Nonfiction入围名单,请进入以下网址浏览:
https://indiefab.forewordreviews.com/finalists/2014/young-adult-nonfiction

如想了解更多关于《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请进入以下网址浏览:
http://fc-edu.org/web/sc/1_2.php




参加奇思木艺术馆 "材美工良,造型优美 — 中式家具文化导赏团"
13-03-2015

教育团队最新的主题工作坊 — "甚么东西" ,与同学分享 "茶、椅、碗、筷" 的有趣故事。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主题,扩阔工作坊发展的可能性,团队参加 "奇思木" 的 "材美工良,造型优美 — 中式家具文化导赏团" 。

现场的家具均以 "大叶黄花梨" 硬木制作,结合传统工艺如榫卯技术,保留及发挥树木原本的纹理和色泽。导赏内容包括传统中国家具发展、各种类型家具比较、明清家具特色和结构技术。导赏员更邀请我们亲身试用各式家具,甚至解拆部份构件。

家具的不同造型有着各种性格,亲身接触后更能深刻感受。导师坐上不同的坐具上,身体要作出相当的调整。当找出最适切的坐姿时,心态也随之改变。当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上,可以想象古人身穿宽袍大袖,端坐椅上,别具威严。导赏员也提到传统家具的一大转变,就是缩小,以适应现今生活空间。当家具缩小到某个程度,就会发现它有别的用途,例如一件缩小的衣架可以用来挂手饰或笔具。

除了精美的大型木制家具外,导赏内容也有一些精巧的小玩意,而导师们就被这小小的鲁班锁难倒了!按特定次序组合一凹一凸的木构件,就会牢固地互相紧扣,可见榫卯结构的精奇。




2015年2月
参观 "皇村瑰宝 — 俄罗斯宫廷文物展" 及 "敦煌 — 说不完的故事" 专题展览
26-02-2015 ── 27-02-2015

文化的影响力不限于国土。古时频繁的经济、宗教、外交等活动,令中国文化在远邦近邻留下足迹;今天有赖各地博物馆的交流,令我们能一览异地文化的风采。  

团队导师、何鸿毅家族基金和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成员,参观由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 "敦煌 — 说不完的故事" 专题展览。敦煌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备受重视,虽然不能将真品带离石窟,但展出的彩塑、壁画和洞窟等临摹及仿制品的像真度相当高。除了了解到敦煌作为历朝宗教、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的重要地位外,导师更深刻感受到中外学者在敦煌的研究、保护及推广工作上,付出的热诚与努力。  

俄国领土横跨欧亚大陆,皇室成员来自不同民族,血缘千丝万缕,外交活动积极频繁,以上点滴都可以透过俄国皇村的建筑设计和宫廷摆设等反映。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 "皇村瑰宝 — 俄罗斯宫廷文物展" ,共展出200多件珍贵文物,让我们一探俄国宫廷生活之余,亦可以追溯俄国和各国皇室的交往。在展出的外交礼品中,大家可以找到一个由清朝末代皇帝 — 爱新觉罗溥仪赠予俄国皇帝的漆雕花瓶呢!除了展品种类多样,展览亦以投影技术重现皇村的室内装潢,使我们可以亲身感受有别于紫禁城的辉煌气派。  




"回到母校" 分享讲座之宣道会陈元喜小学
16-02-2015

 "回到母校" 分享讲座除了返回导师的母校,也会到访不同学校。今次,我们来到宣道会陈元喜小学,与小六学生分享学习中国文化的乐趣。透过皇宫的小故事,多角度认识紫禁城,一同发掘中国文化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令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

即将升读中学的小六学生,将来会接触更多学科。不同科目的知识,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养份,滋养同学成长,培养兴趣与志向。我们期望学生对学习抱有热诚,将来用自己的方式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分享学习中国文化的点滴,传承文化,感谢学校的栽培。


陈秀珍老师(左四)向导师团队颁赠纪念旗。
陈秀珍老师(左四)向导师团队颁赠纪念旗。



"我的家在紫禁城" 教育计划祝您羊年喜气洋洋!
11-02-2015 ── 05-03-2015

按此下载羊年壁报:
电脑  |  手机及平板电脑




2015年1月
首次与本地学校合作开展先导工作坊!
27-01-2015

教育计划的主题工作坊,一直由团队导师进行内容开发、教具设计及教学工作。未来,教育计划期望进一步与本地学校合作,发展出更配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和内容。

伴随新课程 "甚么东西" 的开展,教育计划邀得方树福堂基金方树泉小学合作,由教育计划导师进行开发工作,结合学校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由学校老师向同学进行先导工作坊,提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戴顺有校长表示是次合作很有意义:一方面尝试平衡内容与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在校长的积极支持之下,梁雅君老师和王慧仪老师于2014年9至11月期间,带领五年级甲班同学,进行四节先导工作坊,给予团队宝贵的意见和经验,促进 "甚么东西" 于12月的正式推出。

团队感谢合作伙伴的支持,教育计划总监马健聪与导师拜访学校,与校长及老师就合作模式、课程设计及教学活动等方面,交换意见,并期望在此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彼此合作。

 




新加坡 "中国文化主题" 专栏开始连载
19-01-2015

教育团队与新加坡《联合早报》学生报《大拇指》合作,推出 "中国文化主题连载专栏" ,向当地小朋友推广中国文化。专栏为期一年,由2015年1月开始,每月带领小朋友一起走进皇宫,拜访小皇子和他身边的皇宫人物,与他们一起思考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内容请见:http://www.zbcomma.sg/archives/12477




"打开小皇宫" 巡回展示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07-01-2015

 "打开小皇宫" 巡回展示教育活动正式与大家见面! 

活动主题围绕中国建筑、皇家人物、传统纹饰等,透过动画、大型展板及互动游戏装置,把埋藏在皇宫的故事,立体地展现在老师及同学面前,使学校礼堂摇身一变成为可以游览的 "小皇宫" 。配合巡回展示,团队导师亦会举办工作坊或导赏,加深同学对主题的认识。 

下次,我们会来到你的学校吗?


两位小工匠透过 \"砌积木\" ,认识中国木建筑的各部件。原来不同的部件,还珍藏着自然给工匠的灵感。
两位小工匠透过 "砌积木" ,认识中国木建筑的各部件。原来不同的部件,还珍藏着自然给工匠的灵感。

哪位同学可以戴上象征不同品德的 \"十二章纹\" 徽章?好品德,每一位学生也应该学习。
哪位同学可以戴上象征不同品德的 "十二章纹" 徽章?好品德,每一位学生也应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