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广州番禺区的馀荫山房修建於清同治十年,是广东四大园林之一。12月20日早上,导师团队与工作室成员一行二十人,从香港出发,经三个小时车程来到这个阴凉幽静的岭南园林,亲身感受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风采。这次的考察也为导师们正在发展的课程 "游花园" 寻找灵感和养分。
"我的家在紫禁城" 教育团队,在太古广场 Kelly and Walsh 书店里,举行了两场教育计划冬日工作坊活动。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体验了教育计划的课程 "最好的皇宫"。
教育团队走进社区,让更多小朋友接触到本计划多元丶有趣的教育活动,认识中国文化,提高其学习兴趣。
为使暑期外展教育活动的推广更广泛,教育团队和亚洲协会协办了以普通话进行的教育活动,对象包括4至12岁的小朋友,以让一些於国内及海外居住,并在暑期回港的儿童,有机会参与其中。
教育团队参观香港艺术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合办的 "颐养谢尘喧 — 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 展览及导赏活动,透过欣赏乾隆花园收藏的珍品,认识乾隆皇帝及其独特的皇家花园,增进对清代历史的理解。
团队於香港图书文具有限公司进行教育推广,进一步让家长认识外展工作坊及丛书的内容。另外,教育团队亦希望藉此建立亲子互动学习的气氛,为日後的亲子教育推广计划绘下蓝图。
2012年7至8月期间,教育团队与香港公共图书馆合办的 "阅读缤纷月2012" 暑期巡回活动,除小学生外,对象亦延伸至幼稚园高班的小朋友,工作坊配合丛书介绍,鼓励延伸阅读。
导师团队获邀到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举办的 "第十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 ,与内地教师就成为良师的条件和途径,分享彼此经验。
香港艺术馆举办的 "颐养谢尘喧 — 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 展览教育活动分享会,让教育团队及工作室成员向公众讲述,如何以现代语言及科技,如动画丶互动游戏丶QR-code等方式,介绍乾隆花园蕴藏的传统文化世界。
适逢2011-12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主题为 "三相城市:时间丶空间丶人间" ,教育团队有幸获邀到文物探知馆举办教育活动,与小朋友分享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并尝试以简单的皇宫模型,分享空间规划与生活的古今意义。
教育团队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故宫100》摄制团队进行互访。《故宫100》摄制团队曾探访本港小学,了解教育团队导师如何在校内实行教育活动。此外,导师团队亦在北京考察期间与众导演交流,体验一地文化。
在北京考察期間,教育團隊與故宮博物院宣教部展開交流。團隊參觀了宣教部的教育活動展覽室,認識其在文化教育活動中的互動多媒體應用,探索了把資訊科技運用在 "我的家在紫禁城" 教學上的可能性,以助團隊思考計劃的推廣策略及未來推行方向。
2012年初到北京考察时,教育团队有幸於故宫的禁区考察,并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先生,就紫禁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意义等议题进行讨论。
教育团队到北京紫禁城考察交流,亲身接触中国传统的现代面貌,讨论并反思紫禁城的文化价值。其後团队参观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丶北京国家博物馆丶颐和园等地标,并与故宫出版社丶故宫宣传教育部及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故宫100》拍摄组交流,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及当代文化特徵。
教育团队参观亚洲协会会址建筑,了解如何在保护环境和活化古迹的原则下,善用空间。同时,团队亦参观了协会举办的 "缘生意转" 佛教艺术展览,进一步认识中国的艺术丶宗教和哲学意涵。
教育团队通过资料搜集丶厘清概念丶教具制作,实行试教及修改教案,筹备一个全新的教学课程 — "游花园" ,期望能在反思中改善活动内容,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价值,提升教学质素。
"造香港" 教育推广计划由明报周刊和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共同策划,教育团队以伙伴身分参与其中,并负责部分选题的资料搜集丶采访及撰文工作。 "造香港" 计划邀得丁新豹博士,於荷李活道带领教育及工作室团队,参观艺穗会丶中区警署丶摆花街丶孙中山事迹点等历史地标,加深团队对本地文化史迹的认识。
教育团队非常重视在教与学方面的培训及检讨。所以,早在学校及公众外展教育计划 — "最好的皇宫" 开展之前,导师团队便实行试教及教具制作,并邀请小朋友参与先导工作坊,收集意见,以检讨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务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