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教育团队

「好自然」是一项鼓励全校师生参与的巡回展示教育活动,结合展示和互动工作坊,走进小学和文教机构。除了针对学生的工作坊,亦特别设有以老师为对象的导赏,鼓励老师连系展示与不同学科,进行延伸教育活动。从体验自然元素出发,探索背後蕴藏的文化价值。除了香港,「好自然」亦曾到访北京及新加坡两地进行教育活动。

自然感觉

自然元素各有特色,每个人对它们都有所感受。
中国人如何面对这些材质?又怎样处理它们?
让我们从不同感官出发,重新感受这些自然元素 ── 听水声丶看泥土丶
触摸木丶想像石。

石丶木丶水丶土

土千变万化,造出住居与器物;
木生生不息,种出生活根本;
石坚硬稳重,留下重要记忆;
水滋养万物,开展文明,带动交流。

组合家园

「家」收藏幸福住居的条件,发挥自然,建成家庭,把美好的自然留在身边。
「园」使人放松休息,充满惊喜。让我们不用离开城市,也能亲近自然。
小朋友,您又会用甚麽方法留下自然呢?

展示

包括实物体验,例如高岭土丶
紫砂泥丶榆木丶榉木等。

工作坊

分享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关的故事,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痕迹。

集体创作活动

全校师生合力在「学校自然角」
贴上作品,为学校创造一个充满
自然元素的休憩地方!

延伸学习

小册子包含小游戏,加强学生与展示的互动。

活动记录

“好自然”展示工作坊与新加坡同学见面
24-03-2017

 “好自然”展示教育活动推出以来,已在香港多间学校进行巡回展示。今次,教育团队将“好自然”工作坊带到新加坡,为福建会馆属校道南学校、光华学校的小朋友进行导览工作坊,与新加坡的小朋友一起寻找藏在大自然中的无限可能。感谢福建会馆、道南学校校长陈京文博士、光华学校校长蔡颐龄女士、道南学校华文老师翁添保和光华学校老师张海燕积极支持和协调这次教育交流活动,让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考虑到新加坡的文化和语言习惯,除了把展示文字改为简体中文及英文外,教案中亦加插新加坡的相关资料,从小朋友熟悉的牛车水、樟宜机场等地名出发,让学生们切身的感受到自然就在身边。

活动中,团队导师结合游戏、动画及实物教具,带领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这些感官出发,认识、发掘土、木、石、水四种自然元素的内涵,了解古人如何发挥这些自然元素创造无限的可能,建成美丽又舒适的家园。除了工作坊,活动也进行导赏,向小朋友介绍展板上的相关知识和价值。

工作坊结束后,团队与到场观课的校长、老师交流。老师们认为活动的形式新颖,令学生认真、投入,也赞赏团队结合新加坡当地自然元素引领小朋友认识身边的自然。另外,老师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专业的意见,如让内容更富系统性,以配合学校的教学等,让我们更了解当地学校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需要。


<p>新加坡福建会馆属校光华学校校长蔡颐龄女士(前排左二)正为「好自然」活动提出宝贵意见。(新加坡福建会馆属校光华学校礼堂)</p>

新加坡福建会馆属校光华学校校长蔡颐龄女士(前排左二)正为「好自然」活动提出宝贵意见。(新加坡福建会馆属校光华学校礼堂)





“好自然”展示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16-01-2017

一项鼓励全校师生参与的教育活动──“好自然”巡回展示工作坊正式启动了!这次活动以“自然元素:土、木、石、水”和 “家园”为主题,鼓励学生以感官重新感受自然元素,探索蕴藏在元素的文化价值,学习理想家园中自然的角色。活动除结合展示、互动工作坊及导赏,更透过不同的教学素材,如动画、互动媒体、工作纸等,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然”课题,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自然、生活、文化的兴趣和感情。

教育活动包括与学校老师进行展示导赏,分享主题内容及概念,鼓励老师进一步运用展示内容发挥主题,连系至不同学校科目,与同学分享对自然的感受与经验。展示中的“学校自然角”延伸活动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自然元素描绘在不同颜色的贴纸上,合力砌出美丽的“自然角”,为学校创造一个精致的休憩空间。

此外,导师亦会与学生进行约一小时的互动工作坊及导赏,延伸展示内容,包括认识香港相关的自然元素,让同学发现我们生活的周遭事物,很多都与自然关系密切。以“自然好问题”环节为例,通过学生迭积木的活动,介绍香港最高的树木──位于香港动植物公园的一棵白兰树。木可以“叠起来”,用来做家具、造木船、建房屋等,我们现今仍看到“大澳棚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土、木、石、水,各有特色,组合起来,更成为我们幸福的“家园”。在“自然好家园”环节,透过猜想游戏,让同学思考在家园中一些与自然元素相关的事物,认识自然元素是组织美好家园的条件。如“瓷碗”让我们生活更容易得到 “温饱”;“ 木门”令我们的家更“安全”;“ 凉亭”可以让大家聚集一起“分享”生活点滴……


<p>学生可在展示中的&ldquo;发现角&rdquo;以感官重新感受自然元素,发现自然的特质,例如通过树木的年轮,触摸树木的生命。</p>

学生可在展示中的“发现角”以感官重新感受自然元素,发现自然的特质,例如通过树木的年轮,触摸树木的生命。





筹备“好自然”展示教育活动
12-12-2016

一台放在家中的松木长方桌、一个盛载着清水的手造陶瓷,或是一台纹理分明的玉石纸镇……每一样都来自大自然,即使生活在繁忙的都市,只要留心观察,都不难发现不同的自然元素早已融在生活点滴之中。

教育团队即将推出"好自然"展示教育活动,希望从身边的自然开始,与大家一起重新发现、感受自然。当中,尝试以生活常见的“土”、“木”、“石”、“水”四种元素出发,联系我们生活的“家”、“园”,展示各种元素蕴藏的温暖和趣味。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投入感,特意增设体验装置,让学生透过不同的感官感受自然,鼓励观察和想象。

构思主题的过程中,团队导师感到土、木、石、水每一种都是人类创造幸福生活重要的元素,缺少哪样都没法生活。故此希望透过知识、历史、文化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思考与发现身边的自然。例如水能滋养万物,所有生命都不可或缺。我们现在随手可得的水是从城市供水网络所提供,倘若一天只供水一小时,该怎么应对呢?

六十年代的香港曾面临严重的供水不足。1963年6月,政府实施四日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小时的措施,持续约一年。面对食水短缺,大家会时刻关注家里所存水量,也会节约使用,街坊邻里间更会互相帮助。后来,随着兴建新水塘包括船湾淡水湖、万宜水库等及东江水输港,香港的供水问题才逐步得到改善。

人从与自然元素的互动中学习珍惜,更凝聚力量面对困难,合力解决问题,发挥团结精神。“好自然”展示教育活动正是希望学生透过观察,认识自然元素与人的关系,寻找当中对人的启发和价值。




新加坡〈好自然〉专栏徵文活动分享
12-09-2016

今年四月至六月,新加坡〈好自然〉专栏举办徵文活动,鼓励小读者发现身边美好的自然,与其他读者分享。

本年初,教育团队继续与新加坡《联合早报》学生报《大拇指》合作,推出为期一年的〈好自然〉连载专栏,内容从石头、泥土、树木等自然元素出发,与读者一起发掘大自然。四月至六月期间,举办徵文活动,邀请读者以"我生活中最美的树"为题投稿,希望读者留意身边的树木,说说当中的故事。

新加坡是花园城市,到处都可以看见不同的树木,既美丽,又凉快。其中一位投稿获选的小作者陈一安留意到"五元树",一棵被印刷在新加坡五元钞票上的树──香灰莉木(Tembusu),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仍可茁壮成长。他联想到这树就像新加坡的历史,经历多年的风雨,依然坚毅不屈,更是国家自然遗产,是他十分珍惜的树木。

人们常说"根"代表"家乡",其实"树"和"家"的关係也很密切,木可以成为建築材料,兴建居所,也可以栽种成花园,与人们建立深刻的连繫和感情。团队十分感谢新加坡《联合早报》学生报《大拇指》和学生的踊跃参与,徵文活动才得以顺利举行。优秀作品已刊登於第25期《大拇指》「小作家」栏目,叁位获选学生包括翁仕譞、许瀚文和陈一安同学,将获赠《中国建築‧自然组曲》一书,希望小朋友进一步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传统中国文化。




2016新加坡<好自然>连载专栏与读者见面
19-03-2016

去年,教育团队与新加坡《联合早报》学生报《大拇指》合作,推出了<游皇宫>连载专栏,向当地年轻读者推广中国文化。本年度,双方继续合作开展<好自然>连载专栏,专栏为期一年,由本年1月开始,每月带领读者一起发现大自然中所蕴藏的好灵感。

从去年围绕个人成长的主题延展,新主题希望引起读者对自然的关注,一起去发现、欣赏大自然美好的一面。内容会从身边最常见的石头、泥土、树木这些自然元素出发,引导小朋友思考这些自然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文化含义。

内容请见:http://www.zbcomma.sg/archives/1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