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教育團隊

「好自然」是一項鼓勵全校師生參與的巡迴展示教育活動,結合展示和互動工作坊,走進小學和文教機構。除了針對學生的工作坊,亦特別設有以老師為對象的導賞,鼓勵老師連繫展示與不同學科,進行延伸教育活動。從體驗自然元素出發,探索背後蘊藏的文化價值。除了香港,「好自然」亦曾到訪北京及新加坡兩地進行教育活動。

自然感覺

自然元素各有特色,每個人對它們都有所感受。
中國人如何面對這些材質?又怎樣處理它們?
讓我們從不同感官出發,重新感受這些自然元素 ── 聽水聲、看泥土、
觸摸木、想像石。

石、木、水、土

土千變萬化,造出住居與器物;
木生生不息,種出生活根本;
石堅硬穩重,留下重要記憶;
水滋養萬物,開展文明,帶動交流。

組合家園

「家」收藏幸福住居的條件,發揮自然,建成家庭,把美好的自然留在身邊。
「園」使人放鬆休息,充滿驚喜。讓我們不用離開城市,也能親近自然。
小朋友,您又會用甚麼方法留下自然呢?

展示

包括實物體驗,例如高嶺土、
紫砂泥、榆木、櫸木等。

工作坊

分享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關的故事,發現生活中的自然痕跡。

集體創作活動

全校師生合力在「學校自然角」
貼上作品,為學校創造一個充滿
自然元素的休憩地方!

延伸學習

小冊子包含小遊戲,加強學生與展示的互動。

活動記錄

「好自然」展示工作坊與新加坡同學見面
24-03-2017

「好自然」展示教育活動推出以來,已在香港多間學校進行巡迴展示。今次,教育團隊將「好自然」工作坊帶到新加坡,為福建會館屬校道南學校、光華學校的小朋友進行導覽工作坊,與新加坡的小朋友一起尋找藏在大自然中的無限可能。感謝福建會館、道南學校校長陳京文博士、光華學校校長蔡頤齡女士、道南學校華文老師翁添保和光華學校老師張海燕積極支持和協調這次教育交流活動,讓活動得以順利完成。

考慮到新加坡的文化和語言習慣,除了把展示文字改為簡體中文及英文外,教案中亦加插新加坡的相關資料,從小朋友熟悉的牛車水、樟宜機場等地名出發,讓學生們切身的感受到自然就在身邊。

活動中,團隊導師結合遊戲、動畫及實物教具,帶領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這些感官出發,認識、發掘土、木、石、水四種自然元素的內涵,了解古人如何發揮這些自然元素創造無限的可能,建成美麗又舒適的家園。除了工作坊,活動也進行導賞,向小朋友介紹展板上的相關知識和價值。

工作坊結束後,團隊與到場觀課的校長、老師交流。老師們認為活動的形式新穎,令學生認真、投入,也讚賞團隊結合新加坡當地自然元素引領小朋友認識身邊的自然。另外,老師根據教學經驗,提出了許多專業的意見,如讓內容更富系統性,以配合學校的教學等,讓我們更了解當地學校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需要。


<p>新加坡福建會館屬校光華學校校長蔡頤齡女士(前排左二)正為「好自然」活動提出寶貴意見。(新加坡福建會館屬校光華學校禮堂)</p>

新加坡福建會館屬校光華學校校長蔡頤齡女士(前排左二)正為「好自然」活動提出寶貴意見。(新加坡福建會館屬校光華學校禮堂)





「好自然」展示教育活動正式啟動!
16-01-2017

一項鼓勵全校師生參與的教育活動──「好自然」巡迴展示工作坊正式啟動了!這次活動以「自然元素:土、木、石、水」和「家園」為主題,鼓勵學生以感官重新感受自然元素,探索蘊藏在元素的文化價值,學習理想家園中自然的角色。活動除結合展示、互動工作坊及導賞,更透過不同的教學素材,如動畫、互動媒體、工作紙等,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自然」課題,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對自然、生活、文化的興趣和感情。

教育活動包括與學校老師進行展示導賞,分享主題內容及概念,鼓勵老師進一步運用展示內容發揮主題,連繫至不同學校科目,與同學分享對自然的感受與經驗。展示中的「學校自然角」延伸活動鼓勵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學生把自己喜愛的自然元素描繪在不同顏色的貼紙上,合力砌出美麗的「自然角」,為學校創造一個精緻的休憩空間。

此外,導師亦會與學生進行約一小時的互動工作坊及導賞,延伸展示內容,包括認識香港相關的自然元素,讓同學發現我們生活的周遭事物,很多都與自然關係密切。以「自然好問題」環節為例,通過學生疊積木的活動,介紹香港最高的樹木──位於香港動植物公園的一棵白蘭樹。木可以「疊起來」,用來做家具、造木船、建房屋等,我們現今仍看到「大澳棚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土、木、石、水,各有特色,組合起來,更成為我們幸福的「家園」。在「自然好家園」環節,透過猜想遊戲,讓同學思考在家園中一些與自然元素相關的事物,認識自然元素是組織美好家園的條件。如「瓷碗」讓我們生活更容易得到「溫飽」;「木門」令我們的家更「安全」;「涼亭」可以讓大家聚集一起「分享」生活點滴……


<p>學生可在展示中的「發現角」以感官重新感受自然元素,發現自然的特質,例如通過樹木的年輪,觸摸樹木的生命。</p>

學生可在展示中的「發現角」以感官重新感受自然元素,發現自然的特質,例如通過樹木的年輪,觸摸樹木的生命。





籌備「好自然」展示教育活動
12-12-2016

一台放在家中的松木長方桌、一個盛載着清水的手造陶瓷,或是一台紋理分明的玉石紙鎮……每一樣都來自大自然,即使生活在繁忙的都市,只要留心觀察,都不難發現不同的自然元素早已融在生活點滴之中。

教育團隊即將推出「好自然」展示教育活動,希望從身邊的自然開始,與大家一起重新發現、感受自然。當中,嘗試以生活常見的「土」、「木」、「石」、「水」四種元素出發,聯繫我們生活的「家」、「園」,展示各種元素蘊藏的溫暖和趣味。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和投入感,特意增設體驗裝置,讓學生透過不同的感官感受自然,鼓勵觀察和想像。

構思主題的過程中,團隊導師感到土、木、石、水每一種都是人類創造幸福生活重要的元素,缺少哪樣都沒法生活。故此希望透過知識、歷史、文化聯繫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思考與發現身邊的自然。例如水能滋養萬物,所有生命都不可或缺。我們現在隨手可得的水是從城市供水網絡所提供,倘若一天只供水一小時,該怎麼應對呢?

六十年代的香港曾面臨嚴重的供水不足。1963年6月,政府實施四日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小時的措施,持續約一年。面對食水短缺,大家會時刻關注家裡所存水量,也會節約使用,街坊鄰里間更會互相幫助。後來,隨着興建新水塘包括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等及東江水輸港,香港的供水問題才逐步得到改善。

人從與自然元素的互動中學習珍惜,更凝聚力量面對困難,合力解決問題,發揮團結精神。「好自然」展示教育活動正是希望學生透過觀察,認識自然元素與人的關係,尋找當中對人的啟發和價值。




新加坡〈好自然〉專欄徵文活動分享
12-09-2016

今年四月至六月,新加坡〈好自然〉專欄舉辦徵文活動,鼓勵小讀者發現身邊美好的自然,與其他讀者分享。

本年初,教育團隊繼續與新加坡《聯合早報》學生報《大拇指》合作,推出為期一年的〈好自然〉連載專欄,內容從石頭、泥土、樹木等自然元素出發,與讀者一起發掘大自然。四月至六月期間,舉辦徵文活動,邀請讀者以「我生活中最美的樹」為題投稿,希望讀者留意身邊的樹木,說說當中的故事。

新加坡是花園城市,到處都可以看見不同的樹木,既美麗,又涼快。其中一位投稿獲選的小作者陳一安留意到「五元樹」,一棵被印刷在新加坡五元鈔票上的樹──香灰莉木(Tembusu),在艱苦的自然條件下,仍可茁壯成長。他聯想到這樹就像新加坡的歷史,經歷多年的風雨,依然堅毅不屈,更是國家自然遺產,是他十分珍惜的樹木。

人們常說「根」代表「家鄉」,其實「樹」和「家」的關係也很密切,木可以成為建築材料,興建居所,也可以栽種成花園,與人們建立深刻的連繫和感情。團隊十分感謝新加坡《聯合早報》學生報《大拇指》和學生的踴躍參與,徵文活動才得以順利舉行。優秀作品已刊登於第25期《大拇指》「小作家」欄目,三位獲選學生包括翁仕譞、許瀚文和陳一安同學,將獲贈《中國建築‧自然組曲》一書,希望小朋友進一步從自然的角度認識傳統中國文化。




2016新加坡<好自然>連載專欄與讀者見面
19-03-2016

去年,教育團隊與新加坡《聯合早報》學生報《大拇指》合作,推出了<遊皇宮>連載專欄,向當地年輕讀者推廣中國文化。本年度,雙方繼續合作開展<好自然>連載專欄,專欄為期一年,由本年1月開始,每月帶領讀者一起發現大自然中所蘊藏的好靈感。

從去年圍繞個人成長的主題延展,新主題希望引起讀者對自然的關注,一起去發現、欣賞大自然美好的一面。內容會從身邊最常見的石頭、泥土、樹木這些自然元素出發,引導小朋友思考這些自然元素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文化含義。

內容請見:http://www.zbcomma.sg/archives/1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