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培训
教育计划重视交流培训,以增强团队对文化的感受和认识,发挥各成员的专长。团队积极参与不同地域的考察交流,并与国内外不同团队合作,为计划发掘更多发展的可能。
历程
2017年10月"我的家在紫禁城"教育计划自2008年启动後,多年来积极开发及举办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更与世界各地的文教机构合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今年7月,"我的家在紫禁城"终於回家了!
作为承办伙伴,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十分荣幸参与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共同在故宫景仁宫举办的"我的家在紫禁城"展览。
展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游宫院"、"看宫殿"、"皇家树"和"动起来",透过不同形式的展板、立体模型及多媒体影片,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向新生代以至公众,分享故宫和传统中国文化的趣味。展期为2017年7月18日至10月18日。
开幕当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丶香港康文署副署长吴志华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而香港民政事务局秘书长冯程淑仪、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玮、李小城亦有出席是次开幕典礼,开幕仪式则由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主持。
7月29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景仁宫,小朋友整齐坐好,期待"我的家在紫禁城"教育活动正式开始。
走出课室,踏进紫禁城,在康熙皇帝出生的景仁宫里,家长与小朋友一起发掘文化宝藏,学习传统知识丶建筑技术和人物故事,体验皇宫的宏伟,加深对故宫文化的感受。
作为《我的家在紫禁城》展览的延伸,教育活动由故宫资料资讯部组织,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主持。
导师团队到访海防博物馆参观“天子‧公民 —— 末代皇帝溥仪”展览,展期于2月13日完满结束,共展出七十三件展品,均是满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曾使用的物品。展览内容涵盖溥仪由1908年被慈禧太后立为皇帝,历经辛亥革命、复辟称帝、伪满州国、被抚顺囚禁,最终获赦的传奇一生,也藉此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展出的溥仪衣服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小龙袍、协和会制服、囚衣及棉袄,这些衣服正反映溥仪担当过的不同角色,更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小龙袍是溥仪三周岁时登基所穿的,一生只穿一次,代表皇帝的身分,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迈向革命运动的前夕;协和会制服象征溥仪成为日本傀儡──1932年成立的协和会,名义上是推进五族(满、汉、日、鲜、蒙)共荣,实质为日本操纵“满洲国”的政治工具;抚顺囚衣代表着新中国成立,溥仪成为战犯,经过长达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改;还有经过多次修补的棉袄,反映他被特赦回北京后简朴的生活,成了“平民”。
皇帝看似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但从展览中却看见皇帝的另一面。溥仪语言天分相当高,16岁时才开始学英文,19岁已可用完整句子作讲辞。同时,他因受到英文老师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影响,对西方生活很有兴趣,展览展示了他用过的照相机、收音机、唱片、电话、近视镜等。不过,他于二战后,在远东军事法庭受审期间,为了掩饰自己勾结日本的罪行,不断讹称自己“不记得”,强调自己是受害者,法庭花了八天时间审问他,最后得以独善其身。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际遇与盛世的皇帝非常不同,让我们看到更多皇帝人性化的一面。
服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身分,团队构思小学教材套“皇帝”课题时,也希望学生通过学习皇帝的服饰,思考它们与身分、地位的关系及意义。其中,课程简介《雍正皇帝行乐图》中的雍正皇帝,穿上不同的衣服:头戴假发变装为西洋人刺虎、穿上草帽蓑衣扮演独钓寒江的老渔翁、或阔袍大袖变装为读书人……这画册的出现是因为雍正皇帝平日公事繁忙,所以在闲暇时让宫廷画师为自己画像,扮演不同角色,想象各种不同的生活。
一位是想象自己过着“平民”生活的皇帝;另一位经历由天子回归平民。虽然溥仪跟雍正皇帝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却同样有别于一般“平民”。作为平民可以按意愿和努力去达成自己的心愿。相反,皇帝虽然有很大的权力,却充满限制。这可能就是雍正皇帝在画册变装、溥仪坚持后来两次称帝的原因。
叶子有时回归土地,有时落在“另一种泥土”里,冲泡出自然的味道,也冲泡出我们对自然的态度。这次,教育团队前往香港茶具文物馆参观,学习这一种经过烧制的泥土──茶具。
茶具,就像饮茶的习惯,会随不同年代的需求、潮流而发展。茶具文物馆地下展厅,展出名为“中国茗趣”的展览,透过唐代(公元618-907年)至清代(公元1644-1911年)不同款式茶具的变化,介绍中国历代的制茶、饮茶方法。例如唐代煮茶,有时还会加入葱、姜、薄荷等合煮;宋代将茶磨成茶末,经筛净后才用沸汤冲点,再用竹筅调匀;元代创制出以酥油奶酪调制的茶汤;明代以全叶冲泡,不但注重茶量、水温、火候,茶壶的形制也十分讲究;清代饮茶亦普遍采用盖碗沏茶,既可独斟独酌,亦可端奉客人。
泥土透过工匠的双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茶具。文物馆二楼正在展出的是“2016陶瓷茶具创作比赛”的优秀作品,展示现今香港的陶艺创作者创作的茶具,这些茶具形态各异,有的像树木,有的像石头,有的像船等。茶具已不再是单纯的器物,创作者将对自然的感悟、生活的情怀、快乐的记忆等,融会其中,创出一件件会说故事的艺术品。比如展览中一个形状、纹理都酷似树木的茶壶,作者是按照真实的木头制作壶的外形,又用茶水浸泡,带出自然的颜色、感觉和风味。运用自然承载自然,再让人品味自然,茶与壶的相遇真是既有趣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