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培訓
教育計劃重視交流培訓,以增強團隊對文化的感受和認識,發揮各成員的專長。團隊積極參與不同地域的考察交流,並與國內外不同團隊合作,為計劃發掘更多發展的可能。
歷程
2014年12月工作室成員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故宮國寶童趣樂數位藝術展,參考展覽呈現古文物的展示方式和手法。
工作室成員聯同俠客行成員一同到訪盧靖枝老師的竹編工作室。盧靖枝老師把對竹編的熱情和經驗,結合創新意念,令傳統家族竹編產業推向國際。其後,工作室成員前往南投縣竹藝博物館參觀,了解竹藝品如何連繫生活每一個部分。
工作室及俠客行成員前往佳里吉和堂參與八家將臉譜彩繪示範,工作室教育總監馬健聰更獲邀體驗臉譜彩繪,透過體驗臉譜藝師的技藝,感受嚴肅的彩繪過程。每一個臉譜造型也富有其期望涵意,以臉譜造型為基礎,探索文創產業的開發空間。
八家將成員在教育總監馬健聰的臉上畫胡蘆面。
「藝陣」是一種含有技藝性的民俗表演,常見於酬神祈福的儀式。國立台東師範學院體育系教授吳騰達先生帶領工作室總監趙廣超及工作室成員前往蕭壟文化園區藝陣館參觀。吳騰達教授曾培訓不少往海外演出的陣頭技藝隊伍,對台灣民間陣頭技藝有豐富認識。藉由吳教授的專業解說,讓工作室成員進一步認識這種台灣傳統民間習俗。
為了解台灣的文化推廣與文創產業發展,工作室總監趙廣超聯同工作室成員前往俠客行文創顧問有限公司作交流,分享彼此在推廣文化藝術上的嘗試,探索更多發展的可能性。俠客行文創經常舉行不同類型和主題的導覽,期望以文化創意精神探索城市的生活樣貌。好客的王浩一老師更帶領大家參觀全台灣第一座孔廟 — 台南市孔廟,深入解說台南孔廟背後的歷史故事。
俠客行文創向工作室介紹他們的文化項目。
王浩一老師(左二)導賞孔廟內有趣的歷史故事。
團隊在林百貨內參觀俠客行文創開發的產品。
工作室教育總監馬健聰獲邀與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學生,分享以設計推廣中國文化的樂趣。透過個人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的經歷,鼓勵同學以多角度認識和考察主題,加深體會。更藉着工作室和教育團隊的各項工作成果,展示針對不同對象的設計嘗試。同學即將前往西安進行實地考察,藉此機會提問考察時面對的困難,亦對工作室作品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感到興趣。
教育計劃繼於北京、廣州、台灣進行考察、交流及體驗工作坊後,今年9月初到訪新加坡與當地小朋友、家長和文化教育單位接觸,探索一起發掘和推廣文化教育的可能性和發展方向。雖然新加坡的華人佔人口約四分之三,但部份家庭已經甚少使用華語溝通。政府、學校和媒體愈來愈重視華語和中國文化的推廣。
此外,教育團隊更藉此機會到訪土生華人博物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和新加坡美術館等,認識新加坡本土歷史與風俗文化,並拓寬團隊在開發項目的概念及展示方式上的視野。除了學生和成人等對象,博物館也積極培養出喜歡博物館的新一代年輕家長和小朋友,其中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特設「PLAY」兒童展廳,激發小朋友的好奇心和想像力,鼓勵小朋友發掘身邊事物。
教育團隊到訪中國國際學校,並將「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贈予學校。
基金計劃總監黃美儀與工作室教育總監馬健聰,與China Institute的項目經理Michael Buening一起到訪紐約的 White Plains Middle School,與該校老師交流文化推廣的經驗和心得。老師指,學習中文在現今美國是一種潮流,該校亦有提供中文科讓學生選修。該校的Global Ambassadors團隊得悉教育計劃叢書英文版的推出,特別邀請Michael Buening進行訪問,了解叢書背後的故事。
請瀏覽以下網址觀看訪問片段:
http://www.wphsambassadors.org/react-news/summer-media-workshop-episodes/the-forbidden-city/
「紫垣擷珍—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宮廷生活文物」展覽
基金計劃總監黃美儀與工作室教育總監馬健聰到訪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呈獻、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的「紫垣擷珍 — 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宮廷生活文物」展覽,了解該博物館在當地教育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及如何與社區和學校連繫。
何鴻毅家族基金、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與位於美國的China Institute(華美協進社)合作,推動「我的家在紫禁城」在北美的發展。配合《我的家在紫禁城》英文版圖書的出版,更推出一連串的推廣及教育活動。期望我們在北美建立中國文化與當地小朋友之間的橋樑,一起發現中國文化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