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動態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電子通訊

2015年12月
參觀香港文化博物館「祝福的印記——傳統童服裏的故事」展覽
19-12-2015

古時醫學不像今天發達,健康尤其難得,父母對兒女珍惜和期盼的心情,可以在一件件活潑又有趣的童服上反映出來。本月,教育團隊參觀香港文化博物館「祝福的印記——傳統童服裏的故事」展覽,認識古時的童服時尚及吉祥圖案,衣服背後說不盡的故事……

展覽展出由晚清至民國時期,逾二百件/套童服衣飾,包括由頭戴的帽子到腳穿的小鞋。除了祈求健康、吉祥、富貴這些常見的祝福紋飾外,童服上亦有戲劇情節,載有教育意味的刺繡圖案。這些紋飾可能曾經見過,但當欣賞到這些紋飾以精湛的手工繡在童服之上,又對這份祝福更有深刻的感受。從前的童服多是由家人親手一針一線縫製,小朋友仍未出生,家人已開始製作各種衣飾。因為珍惜,所以特別用心。家人不止完成了衣服,還以心思繡出了深厚的親情和背後的文化意義。

傳統童服的設計反映出社會面貌和地方風俗。從前鄉村的小朋友多只穿肚兜不穿褲子,肚兜避免小朋友肚子著涼,但不會裹住臀部,免去洗褲子或尿布的煩惱;而即使是童褲,部份亦有在下胯位置留有小洞。展覽亦展出鶴佬(廣東人對福建人的稱呼)的童服。由於他們多沿岸而居,靠魚業為生,所以童服上亦多繡有魚蝦等海洋生物。小朋友的圍涎(即口水肩)掛有銅鈴,讓成人知道小朋友在船上的位置,以保安全。

是次展覽更展出由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以現代設計演繹的傳統童服,讓祝福的故事以新的方式延續下去。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不變,怎麼讓花鳥蟲魚的傳統世界依舊動人?從設計、藝術和教育的方面,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嘗試。




2015年11月
齊來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打開小皇宮」!
06-11-2015 ── 30-11-2015

本月初,工作室與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合辦的「打開小皇宮」展覽正式與公眾見面,打開一段由種子到皇宮的旅程,一筆一劃寫出巧妙的建築,一花一草送上無窮的祝福,讓觀眾認識六百年不尋常的人和事,遊走古今想像之間。

活動透過「展覽」與「工作坊及導賞」,從「建築」、「皇帝」、「皇宮人物」和「紋飾」探索中國文化的趣味,啟發小朋友思考成長的問題,發掘大自然的美好靈感。「工作坊及導賞」由團隊導師帶領,透過故事和遊戲與同學分享展覽內容,鼓勵他們自發學習、探索和思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與文化。

展覽活動由11月6日開始至11月30日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舉行。觀眾參與展覽活動後,可以在公共圖書館借閱《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繼續「打開小皇宮」的有趣故事。




何鴻毅家族基金成員到訪北京合作學校
04-11-2015

教育團隊在北京推行的「小小紫禁城」教育計劃一直獲何鴻毅家族基金的支持,至今已有三所小學參與該計劃課程。何鴻毅家族基金十分關心傳統文化的推廣和教育,於11月4日,項目經理葉天佩女士到訪北京兩所合作學校,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小學觀看「最好的皇宮」課程,並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參觀學校的「小小紫禁城」文化牆。




《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宮》學習套裝北京發佈會
02-11-2015

2015年11月2日,工作室最新作品《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宮》學習套裝在故宮博物院紫禁書院正式發佈,慶賀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故宮博物院、故宮出版社、何鴻毅家族基金、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的代表、參與「小小紫禁城」教育計劃的學校代表均參與此次新書發佈會,並得到廣大的媒體到場採訪支持,場面熱鬧。會上除了展示兩本新書外,亦展示多年來合作的故宮文化教育推廣的活動成果。

《紫禁城100》從全新的角度深入介紹故宮,選取了100處故宮建築及館藏品中意味深長的器物,以現代的方式,圖文並茂地向讀者介紹中國傳統生活美學,希望以生動活潑的內容與讀者分享這座600年的皇宮。此書由趙廣超先生及工作室團隊創作,由故宮出版社統籌、編輯,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專家等進行審校、修訂。此出版項目開發調研獲得何鴻毅家族基金贊助。

《最好的皇宮》學習套裝向老師和家長提供生動有趣的教學資源,與小朋友一起發掘故宮的文化內涵。2013年,伴隨着《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簡體版推出,「我的家在紫禁城」在國內正式推行「小小紫禁城」教育計劃,並與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小學、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合作成為教育夥伴。通過工作室的教材和培訓,學校老師積極進行前線教學實踐,開發適合師生應用的教學方式。經過兩年的開發和實踐,正式推出這套《最好的皇宮》學習套裝。

今後,「小小紫禁城」教育計劃將繼續在北京甚至其他地區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令更多的小朋友可以從中受益。

 


<p>《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宮》學習套裝發佈會現場。</p>

《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宮》學習套裝發佈會現場。





2015年10月
英文版《幸福的碗》、《皇帝先生您好嗎?》面世!
28-10-2015

《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繼續以英文說出更多故事哦!

繼英文版《在紫禁城》和《您們這裡真好!──小動物起宮殿》出版後,今年繼續與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合作,推出《幸福的碗》和《皇帝先生您好嗎?》的英文版本:Bowls of HappinessWhat Was It Like, Mr. Emperor? Life in China’s Forbidden City。兩本圖書於十月份矚目登場,與英語讀者從碗上紋飾和皇家生活,分享中國文化的趣味。

想了解更多《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www.walfc.org/

http://fc-edu.org/web/cn/1_2.php




北京市東城區新鮮胡同小學開展「小小紫禁城」課程
26-10-2015

新學期開始,「小小紫禁城」迎來第三所參與學校!

北京市東城區新鮮胡同小學於10月下旬開展「最好的皇宮」課程,由6位老師帶領20多名小三學生,探索皇宮和皇家的故事,欣賞源自自然的靈感和祝福。

新鮮胡同小學是一所具有前院後樓的獨特建築格局的花園式學校。此址原爲明朝宦官的一處生祠,雍正七年(1729年)在此設正白旗覺羅學。此後歷經朝代更迭,仍作爲學府保留至今,是東城區最具歷史的小學之一。

適逢《最好的皇宮》學習套裝出版,新鮮胡同小學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小學,已採用為老師而設的多媒體教具和培訓計劃。

 




2015/16學年「打開小皇宮」巡迴展示第二輪報名現已展開!
16-10-2015

「打開小皇宮」巡迴展示教育活動繼上學年成功舉辦後,於近期再次走訪不同小學,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與師生一起走進皇宮發掘傳統文化的趣味。「打開小皇宮」第一輪報名已經完結,感謝大家鼎力支持!尚有小量展期可供報名參與,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按此下載學校展示及工作坊報名表格;請按此參考展期空檔。

此外,「打開小皇宮」將率先於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地下展覽廳與公眾見面,並會於展覽場地舉辦同名工作坊。現誠邀師生親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一起走進像個大森林的皇宮,聽聽皇家人物的故事,把美麗祝願帶回家。

按此下載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工作坊報名表格。




中學教育活動「年度中國好東西」啟動!
12-10-2015

日前,教育團隊走進中學,正式展開「年度中國好東西」教育活動。

「年度中國好東西」以面對小學的「甚麼東西」工作坊內容為基礎,從四件至今依然常見的中國的「東西」:椅、茶、碗、筷出發,探討其背後的中國文化意義及品格素養。團隊於十月十二日到訪聖公會陳融中學舉行講座,與中學生從不同的學科和角度探索四件「好東西」的價值內涵。講座期間,不少學生表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電子產品已成為他們理想中的「好東西」。透過遊戲和討論,團隊與中學生一起擴闊對「好」的理解,發掘事物功能以外的價值和意義。

講座是一個開端,學生將舉行校內活動,揀選出他們的「中國好東西」。期望透過揀選、演繹和分享,喚起學生對傳統價值的關注之外,也讓學生建立起他們的價值觀。


<p>導師與學生初步討論不同的方案,找出「年度中國好東西」活動在學校實踐的形式。</p>

導師與學生初步討論不同的方案,找出「年度中國好東西」活動在學校實踐的形式。





參觀「同安.潮—新媒體藝術展——同安船與張保仔的故事」
08-10-2015

香港城市大學和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以現今最新穎的技術重現和解構19世紀初最先進的同安船,並描繪當時東亞的海上世界,包括以香港為根據地的海盜張保仔的故事。該展覽利用浮空投影技術,讓觀眾與嘉慶皇帝、李長庚和張保仔等近距離接觸,感受各人當時的歷史處境。展覽亦設有體感遊戲,讓觀眾出航擊退海盜,現場感十足。




2015年8月
新加坡母語學習論壇及唐城圖書館工作坊
29-08-2015 ── 30-08-2015

第四屆新加坡母語學習論壇於本年8月29日舉行,由推廣母語學習委員會主辦。論壇設有多個展攤及工作坊,讓參展的機構與學校利用這個平臺,向家長與教育工作者介紹有趣的母語教材與教學法。教育計劃有幸獲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及新加坡報業控股邀請,出席開幕儀式及舉辦親子工作坊,藉此機會與當地藝文教育機構接觸,認識中華藝術文化在新加坡的發展。

團隊導師共主持了兩場「最好的禮物」親子故事工作坊,透過與故事主角小豬到森林尋找媽媽的生日禮物,共同發掘藏於身邊的美好祝福,輕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感受當中的德育價值。當中更有不少親子互動環節,鼓勵兒童祝願父母,感謝他們的用心栽培。不少小朋友更藉延伸創作活動,於紙碗上設計不同的祝福圖案,把心意捧在手上,送給敬愛的父母。

這次,「最好的禮物」親子故事工作坊除了於母語學習論壇舉辦外,亦於當地牛車水唐城坊的唐城圖書館進行。家長的回饋正面,表示工作坊不止以輕鬆手法傳授知識,更強調品德培育,對兒童有所裨益。

鳴謝:此活動部份支出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藝術發展基金資助。




「小皇子」與新加坡《大拇指》讀者和愛同學校學生一起尋寶!
26-08-2015 ── 28-09-2015

2015年1月,教育計劃與新加坡《聯合早報》學生報《大拇指》合作,推出「中國文化主題連載專欄」,向當地讀者推廣中華文化,每月一次透過小皇子的故事,與小朋友探索成長的主題。8月,教育團隊安排了「小皇子」與新加坡的讀者見面,在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的報業中心舉行「小皇子尋寶記」故事工作坊,與小朋友一起發掘成爲好領袖的秘訣。小讀者更一起設計補子圖案印章,提醒自己定下目標,努力追求。

今次教育團隊到訪新加坡,亦有幸獲邀到愛同學校(福建會館屬校)為四年級學生進行「小皇子尋寶記」工作坊,在故事當中認識昔日皇家人物。福建會館屬校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積極推動不同年齡群的文化教育。工作坊結束後,團隊與福建會館屬校的33位老師交流推廣傳統文化的經驗,並探討教育計劃內容在屬校推行的可能性。

鳴謝:此活動部份支出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藝術發展基金資助。


<p>參加完報業中心的工作坊後,家長表示手作活動可以更有效地提起小朋友對傳統文化的興趣。</p>

參加完報業中心的工作坊後,家長表示手作活動可以更有效地提起小朋友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參觀新加坡華人故居 — 峇峇住宅
25-08-2015

峇峇住宅建於20世紀20年代,建築屬南洋普遍可見的店屋,保留當時的海峽華人、土生華人的生活情調。經復修後,由2008年起開放予公眾免費參觀。教育團隊期望透過參觀峇峇住宅,認識這種建築的特式,與歷史和生活的關係。

從峇峇住宅可見到不同文化痕跡。如香港的店屋一樣,它的臨街面狹窄而空間縱深,反映英國城市形態在熱帶地區的調適。外觀上,新加坡店屋大部份的窗戶通常都保留歐洲風格,而牆壁的紋飾則隨男戶主的文化背景而改變。峇峇住宅刻意在一樓外牆加添一道瓦頂,門柱內側加添雀替,雖無明顯的功能,但卻為建築增加一點中式風格。而屋內陳設和風格大致統一,基本上就是中式傳統陳設和空間分佈以縱向和垂向重新編排,唯獨廚房器物反映當地飲食文化。由於當時的富有階層、政商人士多是外來人口(華人、洋人,而且多是男性),當他們娶了當地的妻子,落戶於新加坡時,生活的主軸多依照外地文化,如建築和信仰;而妻子的文化背景則會在某些生活細節上體現,如飲食和衣著。

峇峇住宅路段一帶的店屋只為住宅用途,所以設計上它們對比一般店屋更著重私隱。屋旁兩側的矮牆向街延伸,構成一個獨立的私人空間。屋前的柱廊和步道不連貫,人流受限制,難以想像路人橫過或商販買賣的熱鬧場面。而在一道可以完全遮蔽入口的大門前,安有另一道只有門高四分之三的槅扇。日間大門開啟,關上槅扇,方便空氣流通和採光之餘,亦可保障私隱。

屋內保留了精緻的中式家具、各種生活用品和多樣的裝飾。負責復修和管理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期望參觀者可以體驗到20年代的生活點滴,所以搜集並展出當時華商家庭常見的器物,如祭祀用的碗碟、Singer衣車、His Master Voice唱機等。由於想保留20年代的感覺,翻新的程度有相當的克制,避免削弱歷史古蹟的感覺。部份保存情況良好的木組件或保留或循環再用,儘量減少使用新購得來的物料。其嚴謹的保育措施反映戶主及管理團隊對峇峇住宅的期望:珍藏一段新加坡的歷史片段,多於打造一個富經濟效益的旅遊景點。

鳴謝:此活動部份支出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藝術發展基金資助。




與新加坡的朋友再次見面!
10-08-2015

團隊將於8月下旬再度前往新加坡舉辦公眾體驗工作坊。導師會與小朋友說說故事,輕鬆分享傳統中國文化的趣味:一起跟小豬尋找《最好的禮物》,看看到底森林裏收藏了甚麼好祝福;細聽《小皇子尋寶記》,與小皇子發揮群體力量找出寶物。說完故事,小朋友更會藉延伸創作活動發揮創意,發掘成長中重要的美德。更多詳情請留意教育計劃動態。

以下為新加坡工作坊詳情:

8月29日:母語學習論壇(場次一場次二

8月30日:新加坡唐城坊牛車水圖書館

鳴謝:此活動部份支出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藝術發展基金資助。




參加由法鼓山香港道場舉辦的「一日禪修」活動
04-08-2015

禪修,一般人都覺得是到遠離繁囂的寺院進行。坐着不動就是禪?動作很慢就是禪嗎?

團隊導師與何鴻毅家族基金、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參加由法鼓山香港道場舉辦的「一日禪修」活動。由法鼓山的法師和義工們帶領,在位於西營盤鬧市裏的活動中心學習運用禪修觀念和方法,來調息身心。除了認識到禪修的基礎概念,參加者還親身嘗試進行不同的禪修方法,如坐禪、行禪、吃飯禪、托水缽和茶禪,從而學習放鬆,增強覺察力,瞭解並修正自我。

活動中,法師提到「禪」以修定為目標,注意自己的身心。當自己多留意呼吸和行為動作,並自我提醒「人在禪堂,心在禪堂」,慢慢就把煩躁的心靜下來,一切世俗勞慮都暫時放下。平日生活忙個不停,往往沒有專心留意自己。禪修的過程讓參加者重新發現自己,例如咀嚼的習慣,走路的重心等。這次禪修,讓大家靜下來,與自己約會,享受身心平靜的一天,重新讓自己充滿活力。




2015年7月
參觀「西洋奇器 — 清宮科技展」專題展覽
17-07-2015

從古到今,中國的科學發展不斷前進,為人們帶來便利,改善生活。明末清初,眾多外國傳教士帶來西洋科技及儀器,使中西科學得以融合,達至科技文化交流的高峰。由香港科學館舉辦的「西洋奇器 — 清宮科技展」專題展覽,展出故宮珍藏約120件西方科學儀器,分為八大主題 — 繪畫、天文、數學、度量衡、醫學、武備、鐘錶和生活器具,使參觀者可從多角度了解西洋奇器如何促進當時的科學發展。

何鴻毅家族基金成員、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成員及團隊導師,有幸由香港科學館館長(展品)陳淑文小姐帶領展覽導賞,透過文物講解明清中西方科學成就。從陳館長的講解,導師體會到奇器不止反映某個時代的科技知識,更蘊藏了歷史、文化的痕跡,值得深究背後的故事。展覽更提供了不少互動裝置讓觀眾嘗試操作,認識各種儀器背後的科學原理。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西洋奇器 — 清宮科技展」專題展覽的介紹。




暑期活動:「甚麼東西」在圖書館登場!
17-07-2015

繼2013年「親愛的旅程+碗」展覽及教育工作坊後,今年團隊再度於圖書館閱讀繽紛月與公眾見面,分別於7月25日及8月8日在中央圖書館舉行「甚麼東西」兒童工作坊,讓親子透過輕鬆的活動,一起發掘與感受尋常東西背後收藏着的滿滿關懷。請按此了解活動詳情和報名辦法。




贈書到泰北 — 香港來郵活動
10-07-2015

在何鴻毅家族基金的支持下,教育計劃與「華欣文教基金」、「莒光文化服務中心」合作,送贈《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予泰國北部(下稱泰北)山區的華文學校。「華欣文教基金」聯同「莒光文化服務中心」義工,一直致力為泰北作育英材,提升教育水平。教育計劃期望透過是次活動,與當地生活艱苦但依然堅持華文教育的兒童及青少年,分享中國文化的趣味。藉此機會,教育計劃邀請香港學生參與「贈書到泰北 — 香港來郵活動」,向泰北學生寫一張明信片,把關懷和敬意附在贈書中送出去,讓兩地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路上互相鼓勵。




2015年6月
參與泰北華文教育慈善活動講座
08-06-2015

為了讓更多讀者能夠藉着《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輕鬆認識中華文化,何鴻毅家族基金與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計劃進行贈書及相關的延伸活動,以接觸不同地域的華文閱讀群體。工作室有幸邀得「送炭到泰北」資深義工曾醒明先生(無綫電視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與團隊分享在泰國北部山區華文學校的教育情況。

泰北山區目前有10萬多華人居住,他們是1949年因戰事而被遺棄在泰北、緬甸山區的中國人。山區生活十分艱苦,教學資源亦相當缺乏,但多年來,他們依然堅持華文教育,並以繁體中文學習中華文化。

團隊期望藉是次贈書活動,與當地的兒童及青少年分享更多文化和閱讀的趣味,傳遞我們的關懷和敬意。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華欣文教基金網頁:http://wahyan.org.hk




英文版《在紫禁城》榮獲2015 Parents’ Choice Gold Award
08-06-2015

英文版《在紫禁城》獲得美國讀者的肯定,取得由美國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頒發的2015年Parents’ Choice Gold Award。年長的讀者可以從圖書逐層認識皇宮,發掘皇宮的每一個細節,而小朋友則樂於找尋書中的充當導遊的小貓咪。

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相信學習不限於課室,每年選出對兒童心智成長有積極作用的書籍、電影、玩具等。歡迎透過以下網址閱覽Parents’ Choice 對此書的書評:http://www.parents-choice.org/product.cfm?product_id=33632

如想了解更多《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fc-edu.org/web/cn/1_2.php




英文版《您們這裡真好!— 小動物起宮殿》榮獲2015 Parents’ Choice Recommended Seal
08-06-2015

英文版《您們這裡真好!──小動物起宮殿》獲得美國讀者的肯定,取得由美國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頒發的2015年Parents’ Choice Recommended Seal。書中輕鬆活動的圖畫及小摺頁設計備受喜愛,讓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生動有趣地面向海外讀者。

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相信學習不限於課室,每年選出對兒童心智成長有積極作用的書籍、電影、玩具等。歡迎透過以下網址閱覽Parents’ Choice 對此書的書評 :http://www.parents-choice.org/product.cfm?product_id=33501&StepNum=1&award=aw

如想了解更多《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fc-edu.org/web/cn/1_2.php




2015年4月
「紫禁城您好嗎?」到訪北京蒙台梭利國際學校、Page One書店及單向空間書店
24-04-2015 ── 26-04-2015

團隊導師把「紫禁城您好嗎?」體驗工作坊帶到北京,讓更多小朋友透過我們的工作坊和系列叢書認識紫禁城。

是次,教育計劃到訪北京蒙台梭利國際學校,為3、4年級學生舉辦體驗工作坊。雖然學生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對中國文化也抱有濃厚的興趣。他們表現踴躍,反應積極,更有同學對紫禁城的故事瞭若指掌,化身小老師為其他同學說起故事來。活動過後,團隊與校方就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交流。老師均欣賞工作坊利用遊戲的互動方式,讓孩子更有動力學習。

另外,導師亦分別在北京Page One(國貿分店)與單向空間(愛琴海分店)舉辦體驗工作坊。來自人大附中實驗小學的學生,更於Page One體驗工作坊中擔任小主持,與導師一同任教。小主持事前花了不少時間準備,除了跟校內老師彩排外,更一直認真練習。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出色,與觀眾互動帶動氣氛。是次嶄新的嘗試除了為導師帶來不一樣的教學經驗外,亦能向大眾展示學生在「小小紫禁城」課程的學習成果。


<p>親子互相為對方頒發章紋,欣賞彼此的優點。</p>

親子互相為對方頒發章紋,欣賞彼此的優點。





參觀北京中國科學技術館
23-04-2015

中國科學技術館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透過豐富多樣的展品及實驗活動,增加大眾的科學知識。為求迎合不同年齡層的需要,館內劃分為兒童科學樂園及主要展廳,呈現科學的各種面貌。

團隊導師以兒童科學樂園為主要考察點,參考其內容與展覽裝置結合的展示形式。為了讓兒童對科學抱有探索與嘗試的精神,園內的裝置加入實物觀察、動畫等有趣的元素,深入淺出地解釋科學原理。部份裝置更能讓教育對象親身參與,通過感官刺激及互動,令初次接觸相關知識的兒童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每日有兩節由職員主持的實驗環節,帶小朋友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原理。大家知道為什麼等候列車時,要站在黃線後嗎?原來是為免列車駛至時的衝力,把大家拉離月台。大大小小的科學原理,其實就存在於你我身邊。帶着好奇心與探究的精神,把它們發掘出來吧!


<p>團隊導師通過開合鳥頭模型,了解鳥兒的進食器官。</p>

團隊導師通過開合鳥頭模型,了解鳥兒的進食器官。



<p>館內職員利用簡單有趣的小實驗,向兒童講解各種科學原理。</p>

館內職員利用簡單有趣的小實驗,向兒童講解各種科學原理。





參觀北京首都博物館
23-04-2015

北京不單是中國今天的首都,更是金、元、明、清多朝的國都,其作為城市的歷史更可追溯到3000年前。團隊導師前往北京首都博物館,參觀「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及「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展覽,透過北京的歷史發展及人民生活面貌,綜合地認識這座城市。除了參考博物館的展示手法,更期望從豐富的藏品中發掘傳統文化內涵。


<p>「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講述清末至民初年間,北京人的生活習俗與各種禮儀。展廳透過投影、舊照片、文物和道具,重現胡同、四合院等生活場景。展出內容包括婚嫁、添丁、大壽、節慶、買賣等生活面貌。上圖為祝賀大壽時的廳堂擺設。</p>

「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講述清末至民初年間,北京人的生活習俗與各種禮儀。展廳透過投影、舊照片、文物和道具,重現胡同、四合院等生活場景。展出內容包括婚嫁、添丁、大壽、節慶、買賣等生活面貌。上圖為祝賀大壽時的廳堂擺設。



<p>從昔日的店舖規則中發現家庭倫理也應用於職業道德,掌櫃的身份有如父輩,若家有白事,學徒也要從後輩禮俗帶孝。勞資雙方未必只有利害關係,以今天的眼光看實在難以想像。</p>

從昔日的店舖規則中發現家庭倫理也應用於職業道德,掌櫃的身份有如父輩,若家有白事,學徒也要從後輩禮俗帶孝。勞資雙方未必只有利害關係,以今天的眼光看實在難以想像。





參觀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館
22-04-2015

教育團隊這次從皇宮走進民間,參觀位於北京的史家胡同博物館,發掘傳統民間的生活情調。

史家胡同博物館,是由中國政府和英國王儲建築環境基金會合作的一個重建項目,將史家胡同24號院保育並建設為一所博物館,介紹北京胡同生活空間。

博物館展出北京古今城市規劃圖,讓觀眾認識胡同發展歷史。史家胡同曾住過多位雅士名人,博物館前身亦曾為作家凌叔華的故居。憑藉館方展出的眾多照片和書信,觀眾可一睹故人往事。館方搜集了不少舊磚瓦重修合院,並展出多件50和70年代的生活用品,如桌椅、茶壺、單車、衣車等,重現往昔生活點滴。




校園裏的皇宮:北京首師大附屬小學「小小紫禁城」文化牆
21-04-2015

「小小紫禁城」教育計劃合作伙伴-北京首師大附屬小學,自2014年開始「小小紫禁城」課程以來,校長與師生均積極支持和投入。為進一步讓更多學生接觸到課程的內容,特地於校內設立「小小紫禁城文化牆」,以長廊的形式讓全校師生隨時可以在學校裏遊走皇宮和中國文化。

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總監趙廣超先生,帶領工作室成員及教育計劃導師,拜訪李曉暉副校長和老師,感謝校方對課程的支持與付出。

文化牆展示「最好的皇宮」工作坊教學內容,「最精緻的自然」、「種出好感情」和「太和殿上的小動物」,講述皇宮建築與自然的關係;「最高的志願」、「最大的付出」及「分工與合作」,介紹皇宮人物的職責;而「大自然的祝福」和「無所不在的祝福」,則與同學一起發掘隱藏在建築、器物和衣飾上面的祝福含義。

老師表示,學校也是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展示課堂內容,學生都對它特別感興趣。除了展示,如何更好地運用「文化牆」,老師認為可以由曾參與「小小紫禁城」課程的學生成為小導師,為其他同學作導賞;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能鼓勵他們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我們期望與「小小紫禁城」的老師一起努力,讓更多的小朋友可以感受到學習的趣味。




與北京首師大附屬小學「小小紫禁城」師生考察故宮
21-04-2015

來到「小小紫禁城」課程「最好的皇宮」最後兩課,首師大附小(通匯校區)的老師們把小朋友帶到故宮,讓孩子親身在皇宮裏上了一節「考察課」。香港團隊亦藉此機會參與其中,與師生在故宮導賞員的講解下遊走紫禁城。

從午門出發,學生就在尋找於課堂和書本中出現過的華表,「『望君歸』與『望君出』在哪裏呢?」在御花園聽到古柏樹為下江南的皇帝遮蔭而封侯的傳說,便關心地問:「『遮蔭侯』真的會一直陪伴皇帝嗎?」需要人陪伴成長的小孩子,看來也同樣希望皇帝有人陪伴。

小朋友在考察後會對皇宮留下甚麼印象呢?團隊導師設計了「故宮之最」的小活動,鼓勵學生記下對皇宮的「最深刻」印象。不論是上百年的古樹,還是姿態奇特的樹木,通通被學生記下來了。該校老師說,有一次美術課的主題是畫古樹,學生當時只能參考相片來畫。經過這次親身考察,學生不但真實地看見古樹,還加深了對樹木的認識與感受,更容易明白自然與皇宮建築之間的親密關係。透過小朋友的眼光,我們可以發掘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思考更吸引他們的工作坊主題。




老師學生齊來「打開」小皇宮!
14-04-2015

「打開小皇宮」巡迴香港小學展出,向全校師生分享中國傳統文化,與不同學科連繫。截至四月底,「打開小皇宮」已到訪7間小學,與過千位師生見面。是次教育活動除了由團體導師到校進行工作坊外,亦向學校老師提供導賞,講解展示內容,讓老師帶領學生參觀遊覽,並按不同年級和學科的學習需要,進行各種延伸活動。例如,保良局莊啟程小學的黎寶珊老師,便邀請參加「打開小皇宮」的同學於早會分享學習成果有賴學校老師的積極參與,使更多的同學可以「打開」這個小皇宮,一起愉快地認識中國文化。

「打開小皇宮」期望能走進更多學校,與師生分享中國文化的趣味。6、7月尚餘少量檔期,如欲報名參加此活動,請按此下載活動詳情及報名表格。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打開小皇宮」教育活動的資料,請按此瀏覽


<p>教育計劃總監馬健聰先生(右二)及導師前往基恩小學訪問老師,藉此了解活動成效。</p>

教育計劃總監馬健聰先生(右二)及導師前往基恩小學訪問老師,藉此了解活動成效。





2015年3月
參觀香港藝術館「竹觀萬象 — 葉義捐贈竹刻藝術選」展覽
30-03-2015

香港藝術館自3月14日起,舉辦「竹觀萬象 — 葉義捐贈竹刻藝術選」展覽,展出由葉義醫生(1921─1984)捐贈逾百件的精選竹雕作品。工作室有幸邀請藝術館館長鄧民亮先生為我們導賞這次展覽,帶領大家欣賞展出作品的魅力和背後故事,感受收藏家葉義醫生捐贈文物,推動竹刻藝術的精神。

竹普遍生長於中國,既可以製作生活器具,也可以作為食材和燃料等用途。中國人更以竹作簡、以竿製筆,對文化層面產生深遠影響,深受文人歡迎,「四君子」和「歲寒三友」中都有「竹」。專家指明代中後期,竹刻更成為專門藝術,清代承明代風尚,文人官紳至富商大賈無不趨慕精緻雕刻品,竹藝產品在民間蔚然成風。透過是次展覽和藝術館鄧館長的講解,讓我們有機會欣賞不同時期的竹刻藝術及主要技法,啟發我們思考「竹」作為傳統工藝的價值。




參觀「歲月留影」(HONG KONG.psd)學生導賞員培訓活動
21-03-2015

一張張滿載歷史的舊照片,帶你回顧昔日香港點滴。

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同學會與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合辦「歲月留影」(HONG KONG.psd)活動,透過由夢周文教基金會提供的十張歷史照片,見證香港的蛻變。活動包括展覽、講座和投票,更邀請多間學校參與,安排學生擔任展覽導賞員,鼓勵年輕人多接觸本地歷史文化。為了讓年輕的導賞員對舊照片有更深入的認識,在活動開始前,邀得港大中史同學會副會長馬冠堯先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由歷史、民生等角度,為學生講解照片中的香港故事。

教育計劃導師有幸旁聽是次培訓活動,認識舊照片的故事與解讀方式,更與中學生一起學習導賞技巧。導賞除了要掌握準確的資料外,也要在相片中發掘故事,聯繫觀眾的生活體驗,引導大家思考這座城市的現況和未來。是次活動,中學生既是導賞員亦是導賞對象,期望加強學生對歷史文化的歸屬感。期待這群年輕導賞員的精彩表現!

有關「歲月留影」(HONG KONG.psd)活動詳情,請瀏覽www.hkpsd.org


<p>港大中史同學會副會長馬冠堯先生為中學生導賞員講解相片的故事。</p>

港大中史同學會副會長馬冠堯先生為中學生導賞員講解相片的故事。





《在紫禁城》英文版在美角逐書籍獎項
18-03-2015

《在紫禁城》英文版 In the Forbidden City 榮獲美國雜誌Foreword Reviews提名,角逐2014年INDIEFAB Book of the Year Awards (Best Young Adults Nonfiction)。雜誌每年選出由獨立書商、大學或個人出版的優秀書籍,今年頒獎活動已踏入第十七屆。得獎名單將會於6月26日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年度會議公佈。

如想了解今屆Best Young Adults Nonfiction入圍名單,請進入以下網址瀏覽:
https://indiefab.forewordreviews.com/finalists/2014/young-adult-nonfiction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請進入以下網址瀏覽:
http://fc-edu.org/web/cn/1_2.php




參加奇思木藝術館「材美工良,造型優美 — 中式家具文化導賞團」
13-03-2015

教育團隊最新的主題工作坊 —「甚麼東西」,與同學分享「茶、椅、碗、筷」的有趣故事。為了進一步認識這些主題,擴闊工作坊發展的可能性,團隊參加「奇思木」的「材美工良,造型優美 — 中式家具文化導賞團」。

現場的家具均以「大葉黃花梨」硬木製作,結合傳統工藝如榫卯技術,保留及發揮樹木原本的紋理和色澤。導賞內容包括傳統中國家具發展、各種類型家具比較、明清家具特色和結構技術。導賞員更邀請我們親身試用各式家具,甚至解拆部份構件。

家具的不同造型有着各種性格,親身接觸後更能深刻感受。導師坐上不同的坐具上,身體要作出相當的調整。當找出最適切的坐姿時,心態也隨之改變。當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上,可以想像古人身穿寬袍大袖,端坐椅上,別具威嚴。導賞員也提到傳統家具的一大轉變,就是縮小,以適應現今生活空間。當家具縮小到某個程度,就會發現它有別的用途,例如一件縮小的衣架可以用來掛手飾或筆具。

除了精美的大型木製家具外,導賞內容也有一些精巧的小玩意,而導師們就被這小小的魯班鎖難倒了!按特定次序組合一凹一凸的木構件,就會牢固地互相緊扣,可見榫卯結構的精奇。




2015年2月
參觀「皇村瑰寶 — 俄羅斯宮廷文物展」及「敦煌 — 說不完的故事」專題展覽
26-02-2015 ── 27-02-2015

文化的影響力不限於國土。古時頻繁的經濟、宗教、外交等活動,令中國文化在遠邦近鄰留下足迹;今天有賴各地博物館的交流,令我們能一覽異地文化的風采。  

團隊導師、何鴻毅家族基金和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成員,參觀由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的「敦煌 — 說不完的故事」專題展覽。敦煌文物的保護和研究備受重視,雖然不能將真品帶離石窟,但展出的彩塑、壁畫和洞窟等臨摹及仿製品的像真度相當高。除了瞭解到敦煌作爲歷朝宗教、文化交流和藝術發展的重要地位外,導師更深刻感受到中外學者在敦煌的研究、保護及推廣工作上,付出的熱誠與努力。  

俄國領土橫跨歐亞大陸,皇室成員來自不同民族,血緣千絲萬縷,外交活動積極頻繁,以上點滴都可以透過俄國皇村的建築設計和宮廷擺設等反映。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皇村瑰寶 — 俄羅斯宮廷文物展」,共展出200多件珍貴文物,讓我們一探俄國宮廷生活之餘,亦可以追溯俄國和各國皇室的交往。在展出的外交禮品中,大家可以找到一個由清朝末代皇帝 — 愛新覺羅溥儀贈予俄國皇帝的漆雕花瓶呢!除了展品種類多樣,展覽亦以投影技術重現皇村的室內裝潢,使我們可以親身感受有別於紫禁城的輝煌氣派。  




「回到母校」分享講座之宣道會陳元喜小學
16-02-2015

「回到母校」分享講座除了返回導師的母校,也會到訪不同學校。今次,我們來到宣道會陳元喜小學,與小六學生分享學習中國文化的樂趣。透過皇宮的小故事,多角度認識紫禁城,一同發掘中國文化與不同學科之間的關係,令傳統文化融入校園生活。

即將升讀中學的小六學生,將來會接觸更多學科。不同科目的知識,都可以成為學習的養份,滋養同學成長,培養興趣與志向。我們期望學生對學習抱有熱誠,將來用自己的方式回到母校,與學弟學妹分享學習中國文化的點滴,傳承文化,感謝學校的栽培。


陳秀珍老師(左四)向導師團隊頒贈紀念旗。
陳秀珍老師(左四)向導師團隊頒贈紀念旗。



「我的家在紫禁城」教育計劃祝您羊年喜氣洋洋!
11-02-2015 ── 05-03-2015

按此下載羊年壁報:
電腦  |  手機及平板電腦




2015年1月
首次與本地學校合作開展先導工作坊!
27-01-2015

教育計劃的主題工作坊,一直由團隊導師進行內容開發、教具設計及教學工作。未來,教育計劃期望進一步與本地學校合作,發展出更配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活動和內容。

伴隨新課程「甚麼東西」的開展,教育計劃邀得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合作,由教育計劃導師進行開發工作,結合學校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由學校老師向同學進行先導工作坊,提升課程的內容和形式。

戴順有校長表示是次合作很有意義:一方面嘗試平衡內容與教學,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在校長的積極支持之下,梁雅君老師和王慧儀老師於2014年9至11月期間,帶領五年級甲班同學,進行四節先導工作坊,給予團隊寶貴的意見和經驗,促進「甚麼東西」於12月的正式推出。

團隊感謝合作伙伴的支持,教育計劃總監馬健聰與導師拜訪學校,與校長及老師就合作模式、課程設計及教學活動等方面,交換意見,並期望在此良好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彼此合作。




新加坡「中國文化主題」專欄開始連載
19-01-2015

教育團隊與新加坡《聯合早報》學生報《大拇指》合作,推出「中國文化主題連載專欄」,向當地小朋友推廣中國文化。專欄為期一年,由2015年1月開始,每月帶領小朋友一起走進皇宮,拜訪小皇子和他身邊的皇宮人物,與他們一起思考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內容請見:http://www.zbcomma.sg/archives/12477




「打開小皇宮」巡迴展示教育活動正式啟動!
07-01-2015

「打開小皇宮」巡迴展示教育活動正式與大家見面!

活動主題圍繞中國建築、皇家人物、傳統紋飾等,透過動畫、大型展板及互動游戲裝置,把埋藏在皇宮的故事,立體地展現在老師及同學面前,使學校禮堂搖身一變成爲可以游覽的「小皇宮」。配合巡迴展示,團隊導師亦會舉辦工作坊或導賞,加深同學對主題的認識。

下次,我們會來到你的學校嗎?


兩位小工匠透過「砌積木」,認識中國木建築的各部件。原來不同的部件,還珍藏着自然給工匠的靈感。
兩位小工匠透過「砌積木」,認識中國木建築的各部件。原來不同的部件,還珍藏着自然給工匠的靈感。

哪位同學可以戴上象徵不同品德的「十二章紋」徽章?好品德,每一位學生也應該學習。
哪位同學可以戴上象徵不同品德的「十二章紋」徽章?好品德,每一位學生也應該學習。